我所经历老师.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所经历老师

我所经历老师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他的成长除了父母和身边人施加的影响之外。给予他生命攸关影响的,当然是老师。老师的影子从童年便开始笼罩住一个生命,直到他长大或人。      我的童年是在车公庄度过的。在车公庄幼儿园里,我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个老师――张老师。张老师是个女的,中等个儿,苗条身材,白白平平一张容长脸,薄嘴唇。张老师的脸皮白得透明,以至于两颊里的红血丝儿都泛了出来,有点儿像外国白人那种稍粗糙的白里泛红。张老师跟我们这些孩子说话的时候,从来不笑,声音冷漠而平静,没有一点感情色彩。张老师生气的时候,会一声不吭地盯着你看,像一柄寒光闪烁的利刃。这把利刃在你眼前一动不动地逼着,你说疹人不疹人?   张老师走路的时候,身不动膀不摇,像个修女。跟张老师在一起,我们便不快乐。直到我上了小学以后,有时在路上碰见张老师,我都会敬畏地???一声:“张老师。”张老师不答应,只是冷冷地看我一眼,边走边说:“放学啦?”   张老师为什么这样呢?我不知道。童年时我不知道,现在仍不知道。如今,我还能想起张老师的形象:梳两条辫子,两颊泛着红血丝,永远板着一张脸走路。   我想看张老师笑一笑。   那是1967年,文化大革命搞得正凶的年份。我们这些要求加入“红小兵”的骨干分子每天凑一块儿学习毛主席语录,开讨论会,操练队列,练习标准的正步走,每分钟要求走118步。那时的我,个子不高,身手矫健,正步走得无人可比,常常被带队老师陈栋叫出队列为大家作示范。   这次集中学习班到了尾声时,我们被告知这是第一次发展红小兵,要求每人写份申请书,然后各个小组再分头表决心、表忠心。同学们都行动起来了,有的写了一份,有的写了两份,有的写了四五份。还有一个同学不知道怎么把自己搞出血来了,写了一份蘸血的红小兵申请书。他受到了表扬,同学的狂热劲儿又被煽起来了。在两天的时间里我写了10份红小兵申请书。那时的我,浑身上下血脉贲张,眼冒金光,呼吸急促。   在即将宣布红小兵名单的前一天早上,列队集合时,带队老师忽然叫各组组长检查,看看每个同学兜里有没有违禁品,比如弹弓小刀什么的。那时我兜里恰好有一把我十分喜爱的小弹弓,为了表现诚实,我向小组长王燕报告:我有弹弓。王燕让我交出来,我手插在兜里捏着弹弓看着她,有些舍不得。王燕瞪了我一眼,转身去报告了带队老师陈栋。   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我的心头。果然,在集训的最后一天,小组长王燕通知我,第一批发展红小兵没有我。如有巨雷轰顶,我傻了,像一只无家可归的野狗。   那样的一个狂热分子,因为一只弹弓,落得个这样的结局。大概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姓王的男老师。在发展红小兵的集训中,我的表现和最后结局应该反馈到了班主任王老师这里,因为从此以后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王老师见了我都是带搭不理的。我心里感到十分难受,可是无法说出。   “班主任说你狂妄自大。”有一回放学路上,我的邻居兼同学柴志平跟我说。我觉得屈辱、压抑、愤懑,但是无能为力。一个12岁的少年面对班主任的成见和由这成见带来的歧视是毫无办法的。每天回到家里,我郁闷忧愁得不想做任何事情。我尽力回忆给老师造成恶感的源头,除了爱抢着发言、爱表现自己,我想不出更多的事情。   毕业前,班里发展了最后一批红小兵。那些学习劳动都不如我的同学一个个都成了红小兵,可是班主任王老师仍不同意我加入,直到小学毕业。   我为什么遭到王老师如此的歧视呢?一个成年人,一个为人师表者,一个可以对毫无反击之力的孩子施以打击手段的人,为什么要对我这样呢?我至今不能明白。   少年时代的这个心愿,成了永远无法实现的伤心之梦。   从这个老师身上,我几乎失去了对一切老师的尊重。在我的整个中学时代,我和所接触到的每一个老师,都保持一个审慎的距离。我采取一种“上学来,下学走”的态度,除了必要的学习,我尽量不和学校、不和老师发生更多的关系。我对他们无欲无求,或者说尽量做到无欲无求,这样我得到的是空无,失去的是对老师的失望。我睁大眼睛看着他们,那种人格高尚的老师并没有在我面前出现。当然,我们彼此都不准备苛求对方,两不相欠。   我再一次接触老师这种身份的人,是在20岁之后了。1979年我进北京雕塑工厂学习石雕。一同进厂的孟宪岭和他的中学老师关系非常好,他常对我说他的老师是个好老师,他很乐意介绍她和我认识。有一天,我怀着戒备的心,和他一同去了老师的家。他的老师好像叫张云鸥,住在六铺炕一幢6层楼的一层。张老师是教政治的,可她又是一个基督徒,丈夫在煤炭设计院工作,夫妇俩有一个女儿。   张老师和颜悦色地让女儿叫我叔叔,女儿叫得全心全意,没有一点儿应付的意思,让人感到一种教养的熏陶。也许是信仰的原因,张老师夫妇俩说话都很柔和,神情喜乐。那种喜乐,是从生命深处流溢出来的。那时候,许多青年都去教堂找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