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新闻语言创新.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求新闻语言创新

探求新闻语言创新   【关键词】新闻语言 表达 创新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然而新闻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的演变、时代的变化,必然推动新闻语言的变革,使之带有深刻的社会烙印和时代印记。因此,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应具备深刻的主题思想、典型的新闻事实外,还应不断创新新闻语言,以鲜活灵动的文字,代替呆板僵硬的老面孔,以生动多彩的语言,使新闻作品增辉添美,赢得更多的受众,使新闻报道充满生机和活力。   怎样才能在新闻写作中实现语言创新呢?      摆脱新闻语言的俗套      新闻要告诉读者事物最新个性、特征,如果只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语言来应付,则会适得其反。如:“在……的领导下”、“获得了成功”、“……亲自参加”。报纸上还存在一些新闻“新八股”:写讲话必写“重要”,写看望必写“亲切”,写效果必写“显著”……这些语言并无多大毛病,偶尔用上一两回也未尝不可,但用得多了就成了一种套路,照搬照套,就会让人腻烦。   古人云:“惟陈言务去,师必独见。”要摆脱语言的俗套,首先要对“新闻语言”概念有正确的认识。新闻语言不是讲大话空话,而应通过新闻语言的表达艺术,把鲜明的党性原则体现在新闻宣传中,以增强新闻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其次是增强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一是注意积累,避免语言贫乏,只有掌握大量的词汇,才能把事物准确、鲜明、生动地描绘出来,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就很难摆脱“新闻腔”的束缚,写起来也难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二是注重对语法、修辞知识掌握,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新闻事实叙述得更清楚,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真切,新闻语言运用得更生动;三是培养扎实的采访作风,许多富有特色、表现力较强的新闻语言,不是出自我们的想象,而是来源于我们的观察。只有认真地观察生活,仔细地体验生活,才可能写出独具特色的新闻语言。      创新新闻语言的表达方式      创新新闻语言的表述方式,让新闻语言充满情趣,是摆脱呆板、枯燥、公???化语言的有效途径。   一要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陈述句,少用祈使句、感叹句;多用散句,少用整句;多用口语句式,少用书面语句式。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辽西大捷全歼敌二十个师》,只有200多字,全篇叙述多用短句,这些短句气势浩大、概括力强,读一句就知道一个事实。   二要动多形少,笔无意有。郭沫若同志指出:“要使文章生动,我想,少用形容词是一个秘诀。”新闻语言是一种以白描为主要特征的语言,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多用动词、用准动词,或是采用大众口语,以质朴的文笔,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三要采用网络语言,吸取新鲜血液,增强语言活力。在四川汶川地震报道中,许多生动感人而鲜活的话语最先都是从网民口里出来的,主流媒体及时把网民激情和呼声传扬开来,从而形成信息联动和舆论强势。   四要巧用修辞。新闻语言离不开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荣获安徽省2008年度经济好新闻一等奖的作品 《豆腐渣自述:科技创新圆我千年梦想》一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通过拟人的手法,让豆腐渣自己讲述了在被人遗弃2000多年后,经过科技创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经历。“2000多年了,豆腐渣的价值却始终没有被开发……我急啊!”、“但我并不气馁,我豆腐渣有信心:‘金子’总会发光!”、“我自豪,因为我豆腐渣是豆制品加工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把那些读者感到深奥、晦涩的名词、术语,用群众理解或听得懂的话,借助生动、浅显、妙趣横生的语言来阐释,不仅夺人眼球,也让文章更具活力。      追求新闻语言的鲜明生动      新闻要新,不仅是内容新、角度新,而且语言也要新。   新闻作品的受众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以新闻作品的语言,首先要求口语化,通俗易懂,尽量减少书面语言;记者使用的语言力求准确、生动、简练,注重白描,不必雕饰,追求质朴美,犹如“清水出芙蓉”。   语言的艺术,概括起来,无非两个字:一是新,一是活。一是要在新颖上下功夫。所谓新,就是新颖、新鲜。一篇新闻报道,不仅内容、角度要新,语言也要新,要寓真情、脱俗套、表新意。被评为1987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能使车轧场――钱向金动用‘拉达’轧场火烧连营》,光看标题就引人入胜,其用字和句式显得不俗。眉题运用对偶手法把钱和权二字并列提出,辛辣地道出了当今社会的不正之风,主题恰到好处的用运“动用”二字,严明以权谋私的性质,用火烧连营一句成语典故点出了事件的严重后果,语言非常新颖。二是要在活字上做文章。活就是用活的语言。这里说的活的语言,是指我们在新闻写作中,要注意采用来自人民群众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