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欧债演义中大国诉求
欧债演义中的大国诉求
用哪个关键词来概括2011年的欧洲呢?西班牙《起义报》以耸人听闻的“分崩离析”凸显对欧债危机政治化的悲观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施救国,不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反倒是不正常的。这种政治化演义,德国玩得相对成熟,法国其次,中国看来知难而退了。 德国“捧场”的条件 2011年开端之时,已经启航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正向希腊输出“续命”资金,烘托这一暖色调的,是德国亮丽的经济数据:2010年德国经济创下两德统一20年来的最大增幅(3.6%),税收达4887亿欧元,大大改观了预算赤字。由于政府利用国债市场上扬的机会,用新发债券融资到期债券,2010年一年共让政府节省30亿欧元利息支出。可是,德国“景气”并未提振欧洲的经济复苏。到了年中,默克尔身边的顾问们已经在盘算一种可能性,即抛弃被南欧诸国拖累的“欧元”,重建以北欧为核心区域的“马克区”。 11月底在华盛顿的欧美峰会,基本确认欧盟尚存的6个主权信用评级为3A的国家不可能出更多钱。此后奥巴马再一次隔海传话,指“富裕的欧洲完全有能力解决债务问题”。美方对“富裕欧洲”的判断,恐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所谓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更多就是钻了欧元区货币政策权“空置”后的漏洞,滥用财政政策以维持本国民众奢华的生活习惯而已。这些过度的开支,本身是欧洲贸易强国在共同市场框架下对贸易赤字的逆向调整,德国等吸取大部分共同市场红利的国家,反哺“欧猪”等问题国,于情于理并不悖。 但德国的“捧场”是有条件的。默克尔要在2013年大选前取悦德国选民,得证明她能从受援国那里拿到必要时可以“制裁”不合格伙伴,令其暂时失去欧盟投票权的承诺。换句话说,欧元区成员要与德国订一个质押主权的“浮士德之约”,换取保留欧元再贷款的权利。而权力让渡之后,却不能保证德国的意志就不出错。5月份,随着一名从德国旅行回国的瑞典人死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因“毒黄瓜”触发的席卷欧洲的食品危机令“欧洲菜篮子”西班牙的农产品出口受到致命打击。后来查明是德国冤枉了西班牙。此事暴露了民族本位的国家利益之狰狞??孔,以及欧洲大国如何借“超主权组织”平台为本国利益服务。 法国不带英国玩? 没人否认,2011年威廉王子大婚是一场盛大的欧洲形象公共外交,但2011年还有一个更受瞩目的政治明星,即卷入利比亚是非、卡恩性侵疑云的萨科齐。欧洲今年公映了一部自传型电影,叫《征服者》,剧中萨科齐在当选总统那一天,就被妻子塞西莉亚抛弃了。“抛弃征服者”的潜台词,竟与现实惊人吻合:萨科齐在利比亚战争中充任“带头大哥”,第一个承认“过渡委”,而当卡扎菲在北约的狂轰滥炸中苦撑到8月,然后流亡不到两个月毙命时,法国人却忘了萨科齐的“战之功”,其10月份的连任支持率触及4个月低点。11月初戛纳G20峰会后,法国政府出台二战后最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社会党和绿党则初步结盟,因此萨科齐的支持率调头向下,被赢得社会党初选的弗朗索瓦?奥朗德远远抛离。 而不幸的卡恩“性侵女服务员”事件,也令萨科齐置于政治阴谋的漩涡中,迟迟不能脱身。社会党原先的总统大热门卡恩在2011年末推出自传,承认自己对性的放纵行为毁了政治前途,但女服务员离开他房间之时,守在不远处的两名酒店高级管理人员“击掌相庆”,使他相信被人“做了局”。卡恩大热倒灶,对萨科齐来说只是暂时提振了士气,于致力拯救欧洲的IMF而言却很不妙。的确,新总裁、前法国财长拉加德干得不错,但没有卡恩事件造成的数月“空悬”期,还会发生希腊危机一再恶化,累及法国信用评级的事吗? 11月5日,BBC大牌记者梅森询问萨科齐,欧盟执意阻止希腊公投并企图扶植一个联合政府等行为“是否妥当”?萨科齐大发脾气,指英国只不过是个岛国,根本“不懂欧洲建构之微妙”。英国舆论大哗,认为萨科齐对英国、希腊及希腊民主“三重冒犯”。此前的10月下旬,萨科齐在布鲁塞尔欧盟峰会上曾指着卡梅伦鼻子要其“闭嘴”,斥英首相“喋喋不休的说教”,警告英首相不要干预“我们的欧元区会议”。12月初卡梅伦访法,游说萨科齐“扑眼前之火”而不是跟随默克尔做“改造欧盟”的长远计划,不出意外地遇冷。 法国人或许是这样想的:6年前,英国社会曾嘲笑巴黎骚乱“祸起强制同化”,今年7月,英国媒体还曾从挪威白人布雷维克的于特岛大屠杀中解读“北欧治理模式”的漏洞,而8月《时代》周刊“英国在燃烧”的封面,则扯下了英国多元文化主义的伪装。连日骚乱让伦敦在2012年夏季奥运会之前提前“火了一把”,2100多名“打砸抢烧分子”一夜间锒铛入狱,且通通被卡梅伦首相斥为单纯的“犯罪分子”,与对施政不满者无关,更有数十万的英国网民请愿剥夺这些“犯罪分子”的国家福利。可是,一个被选为伦敦奥运会形象代言人的青年,居然也参与了骚乱,英国人不检修内政失调,还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