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俗文化在电视娱乐节目中呈现
民俗文化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呈现
【摘要】《康熙来了》对民俗话题的发掘主要体现在语言、本土戏剧、特有文化现象、特有文化记忆和少数民族(也就是台湾原住民)方面,该方式对内地电视节目的发展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电视节目 台湾 民俗文化 原住民
《康熙来了》(以下称《康》)2004年初在台湾中天电视台开播,是台湾谈话类节目新形态的代表。在它成功之后,催生了许多同类型的谈话类节目,如《国光帮帮忙》等。虽然它只是在台湾地区播出,但是通过网络也获得了内地观众的追捧。节目自2008年就开始不定期的在内地的各大城市举办《康熙盛典》演唱会。《康》作为成功的纯娱乐性节目,每年都制作以台湾民俗文化作为话题的节目。也正是这类话题,增强了节目的本土特色,提升了节目的品味。
一、节目对台湾民俗文化的挖掘
台湾地区的原住民在台湾保留原始部落的生活已经有8000多年,从明清时期开始才有大批的汉人迁入。台湾本土文化主要是原住民所代表的南岛文化、以河洛人为代表的河洛文化、客家人为代表的客家文化与外省人带来的新文化在台湾岛上共处融合。①
该节目反映台湾民俗文化的话题数量上不多,但是每年都会占有一定的比例(如表1)。
(一)研究方法
一项有关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受众调查表明,73%的观众认为,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是决定其是否收看一个节目的最重要原因,尽管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吸引力也很重要。②因此,我们从节目话题选择的角度对《康》中民俗文化的专题进行分析。
以2004年1月5日开播到2009年12月30日之间所有以民俗文化为话题的节目为样本。样本一共为34期。分析单元选取的是《康》每一期民俗文化话题的节目。《康》对于此类话题的发掘主要体现在语言、本土戏剧、特有文化现象、特有文化记忆和少数民族(台湾原住民)方面。具体来说,节目在语言上选取的角度是台语(歌),本土戏剧是歌仔戏,特有文化现象选取的是民歌时代的民歌西餐厅,文化记忆选取的是眷村文化。因此,将所有节目中台湾民俗文化分为5类:台语、歌仔戏、民歌、眷村、原住民。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⑴节目中台语的节目??多,而且覆盖年份最广
从方言上看,“台湾话”,实际上就是闽南话,一般台湾居民也都懂得闽南话,人们习惯将台湾的闽南话称为“台湾话”或“台语”。③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和载体。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语言的传播。语言单位,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④。
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和反映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④尤其是方言,深刻地反映了地方文化的突出特征。一个地方的戏剧、曲艺、歌谣、谜语等文艺形式都是以方言作为工具才得以表达的。人情、风俗的地方文化有时候也会反映在方言里⑤。因此,节目在民俗文化题材方面重点突出语言(台语)。
节目大多从台语歌星入手,对台语歌手进行专访,这跟《康》本身就是一档以综艺娱乐为主的谈话节目有关;然后节目逐渐进入到以“台语(歌)”本身为讨论话题的形式;再沿袭节目“明星效应”的形式,通过明星参与节目,纠正发音、普及方言、演绎歌曲,都是在宣传“台语”,即本土文化;最后,节目还将台语(歌)拿到节目上尝试做一番创新,内涵较之前更加深刻。
从话题来看,该类节目话题还呈现出一定的模块化、系列化的特点,如将同一话题划分为若干部分,分集播出。作为承载台湾本土文化“容器”的台语,《康》对该主题的制作和宣传恰恰体现了台湾人对自己本土文化的极大认同。
⑵以眷村为节目话题,覆盖年份也很多
眷村在台湾,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60年代,于国共内战失利的国民政府,为了安排被迫自中国大陆各省迁徙至台湾的国民党军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眷村走出了大量名人,眷村也曾为当今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目在2007年做了三期关于眷村的节目,在2008年和2009年各有一期,主题是眷村的舞台剧宣传。节目对眷村话题做的期数仅次于台语,跟节目主创的出身背景也有关,节目的策划人王伟忠就是在眷村长大的,对于那个时代那个地方有很深厚的感情。
⑶歌仔戏话题、民歌的节目仅仅在相近的两年中出现
歌仔戏是台湾的“京剧”,是台湾本土的戏曲形式;民歌是三十年前,台湾大学生呼吁要有自己的华语音乐而带来的一股音乐热潮形式;民歌代表的是中国人对于自己音乐上的探索。节目在做这两类话题时,会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做很多期,比如说歌仔戏在2004年做了5期,2005年做了一期,后面就没了。
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从2004年到2007年之间,《康》每一年在发掘民俗文化都有重点。比如说,2005年歌仔戏5集,2006年台语3集,2006年民歌3集,2007年眷村3集。节目将本土戏剧、怀念性的文化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ZS 0680—2025《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规范》(水印版).pdf VIP
- 2022浙ST19壁挂式轻便消防水龙及室内消火栓安装.pdf VIP
- 京东考试答案.pdf VIP
- 滴灌通收入分成协议合同.docx VIP
- 慢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护理.pptx
- 《钢结构检测》课程标准.DOC VIP
- 智慧园区数字化运营平台方案汇报PPT.pptx VIP
-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图像专项练习(含答案) (1).doc VIP
- YST273.12-2024 冰晶石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12部分: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报批稿.pdf VIP
- 同课异构知识讲座.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