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由传统文人走向近代报人成功转型.docVIP

王韬由传统文人走向近代报人成功转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韬由传统文人走向近代报人成功转型

王韬由传统文人走向近代报人的成功转型   【摘要】历史上赋予王韬的评价有很多,然而真正熟悉王韬的则在新闻界。一百多年前动荡的社会局面下,在经历人生跌宕起伏,看遍世间百态后的王韬,从一位传统文人迈向报人的行业无疑是成功的,其新闻作品和理论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王韬 传统文人 近代报人      王韬(1828―1897),江苏甫里(今属苏州)人,初名利宾,字兰卿,后改名韬,字仲?,号紫铨,别号?园老人、?园老民、天南?叟。王韬天生聪慧,又得到良好的教育,少时颇负才名,他希望通过科考之路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理想。1845 年他参加乡试考中秀才,主考官江苏学政张沛对其大为欣赏,称其“文有奇气”。然而,与很多失意科考的优秀士人一样,王韬在1846年参加的举人考试中名落孙山。王韬后来还从上海回乡参加过科举,同样没有成功①。无法通过作官为宦的资格考试使王韬失去了进入官场从而建功立业的正长途径。   伴随着人生的起起伏伏和传奇的人生经历,王韬由传统文人的身份走向报人的身份则日益凸显,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王韬,也完成了自我人生的转型。   在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逐渐叩开了清朝统治的大门,随着外来传教士的增多,我国沿海一带传统知识分子也受到他们的影响,在文化、科学技术和思想上也逐步有了改变。社会转型尽管在当时并没有明显地显现出来,但是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却慢慢展现出来。他们发表新的言论、提倡新的政策、创办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报纸等这一系列新式的做法,证明了他们在一步步朝新的方向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了桎梏他们发展的枷锁,转型,已是迫在眉睫。王韬,就是一位典型而且成功转型的知识分子。其“以报论证”的思想,为当时许多人所推崇。   一、王韬走向报人的前提   首先,作为一名报业人员既要有理想主义又要有怀疑主义,这是成为优秀报人必要的素质之一;而怀有革新精神和精明的商业头脑则是报纸创办人成功的必然因素。当时作为青年才俊的王韬,他敢于冒险向太平天国谏言,也能够提出了自办西文日报与西方国家新闻媒体抗衡的对策,???且在中年时创办了颇具盛名的商业报纸《循环日报》,这就充分表现了他具备成为一名报人和办报人的素质。更为重要的是王韬早年积累的丰厚国学功底、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文笔,以及后来习得的丰富西学知识、广泛的西方见闻和阅历,使王韬成长为具有“通才”的理想新闻从业人员。与此同时,王韬还具备能写和会写的能力。    其次,大量接触西方文明,使王韬在思想和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并渴望自己能做出一番成就。王韬认为办报和发表报章政论是实现自我价值、造成社会影响、拯救国家和民族的一种方式,以报议政是当时许多同时代先进人士的有力做法。同时也希望改变中国媒体被外国垄断的局面,发出国人自己的声音。   最后,良好的人脉关系使得王韬在业界声望颇高。早期的时候他结识伟烈亚力、艾约瑟、幕维廉等一批西方传教士, 这样使得王韬广泛地了解了当时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其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他在墨海书馆工作时又与著名学者李善兰、蒋敦复等有着密切交往,这群口岸知识分子过从甚密,针砭时弊;他们通晓西学,对西方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有深刻的体验,共同的生活经验和西学知识对王韬的思想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②。在他流亡期间,他又遇到了香港英华书院院长――汉学家理雅各,他聘请王韬协助翻译《十三经》。   二、王韬由传统文人走向近代报人的四个阶段   1、流亡前   1848 年初,王韬到上海去探望为洋人做文秘工作的父亲, 初识了时任墨海书馆馆长的英国著名传教士麦都思。不幸的是第二年6 月, 其父逝世,用其自己的话形容是“既孤, 家益落”③。为养家糊口, 王韬应麦都思之邀, 在上海《字林西报》附近的墨海书馆担任中文编辑,同时也认识了《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主要负责人英国教士米怜,而《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作为当时第一份中文刊物,对王韬今后的报业生涯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所接触的外国传教士和新派知识分子为他积聚了大量的人脉。   当时的上海华洋杂处、西风渐盛,是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焦点所在。在其为墨海书馆工作的多年间,王韬耳濡目染的是新旧文化的更替、黎民百姓生活的状态、清朝政府管制的狭隘和无能以及新派知识分子的诞生和正义,这些外在因素和自己一直梦想有所建树的内在因素互相冲击者王韬的内心,他依旧想在官场有所作为。直至1862年王韬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至此,王韬在上海的这段生涯结束。可以说流亡前的这段生涯,是其累积知识和内心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   2、流亡中期   1862年10月,在麦都思好友香港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的帮助下,王韬定居香港。并在1862年至1867年间,收集了大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