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笑创造奇迹利德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微笑创造奇迹利德蕙

用微笑创造奇迹的利德蕙   她喜欢微笑,用平和的心态走出了一个华裔女性在海外的传奇足迹。眼前的她,精致的发型,时尚的粉红带银色眼妆,同色系的配饰,飘逸的橙色丝绸套装上圆领和中式宽袍大袖,配衬得相得益彰。这位优雅和秀慧兼备的华人女性,就是香港名门望族利氏家族后人,利希慎的孙女、利铭泽的女儿、多伦多大学名誉校长、东亚银行(加拿大)董事、加拿大首位华裔总督伍冰枝的弟媳、加拿大联邦上议院首位亚裔女性参议员――利德蕙。      沧海桑田利氏家族      1928年4月30日下午1时,香港威灵顿街裕记华人会所,突然传出连续三声枪响,紧接着有人大喊“救命”,遇害者是当时香港最大的地主之一、利德蕙的祖父利希慎。利希慎拥有的地产及物业遍布铜锣湾、坚尼地道、皇后大道中、波斯富街、利通街等黄金地段,而利园街和希慎道则以利氏家族为名,利舞台剧院更是香港首座设有旋转舞台的剧院。他还是利希慎置业有限公司创办人、中华电力公司董事、东华医院总理、南华体育会创会会长,以及多家大机构的董事或股票持有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利希慎将铜锣湾山地逐步铲平建屋,开始发展利氏家族的产业王国,尤其是在铜锣湾范围,东至渣甸街、南至礼顿道、西至花园路、北至轩尼诗道相继建成住宅或商厦。如今,希慎兴业有限公司拥有大批地产物业,包括嘉兰中心、友邦中心、礼顿中心、希慎道111号、兴利中心、新宁大厦、新宁阁、礼顿中心、希慎道一号、利舞台大厦及重建的利园酒家等。   利德蕙的祖母黄兰芳比祖父年长3个月,婚后一直未能生子。祖父后来在广州纳妾,即是姨太或二太。1905年3月7日,二姨太生下长子利铭泽。   利希慎遭暗杀后,家人曾悬赏1万元(当时的1万元足可以买一座楼房)捉拿凶手,可惜此案至今未破。利希慎遗下一妻三妾和七子六女。由于事出突然,当时年仅23岁的利铭泽顿时成为一家之主,临危受命肩负起整个家族事务。   利德蕙的父亲利铭泽1923年在牛津大学研读土木工程,求学期间结交了数位日后成为世交的好友。1925年至1926年间,利铭泽是欧洲中国留学生总会会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利铭泽曾赴海南岛,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海南大队队长,???加抗日工作。中国改革开放后,利铭泽带头在广州兴建了花园酒店。多年来,利氏一家对家乡新会、开平都很关心,捐资兴建道路和医院等多项公益事务。1983年,利铭泽逝世。   利铭泽于1983年7月11日出殡,利德蕙回忆说,当时遗像旁最大的花圈是刚上任的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所送,另一旁是港督尤德爵士所送。      在大屋的日子      利德蕙对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祖父在湾仔山坡购下一大片土地,为家人建造住宅,但因战争及劳工问题拖延至1920年才开始动工。这幢大屋前厅可容纳至少500多位宾客,一楼有大型宴客用的大餐厅和多个会客厅,后面为工人房,二楼和三楼为家人使用的起居间。大屋四周有石墙围绕,院内有花园、果树、菜畦、鸡舍、宝塔、喷泉、金鱼池、假山岩洞、网球场,由印度尼西亚籍的配枪武装警卫看守。   利德蕙回忆说,当时堂兄妹同住一起,自小不乏玩伴,每天可在花园等地方玩耍探险,一年到头都可以在院里的各种中国南方果树上采摘新鲜的水果吃。“当我们吃木瓜的时候,会铺开一件雨衣,然后把着树干将熟木瓜摇下来,若摇不下来就用棒捅下来,用雨衣接着,大家毫不客气地大吃裂开的木瓜,吃完后一定要在院中洗干净脸才敢进屋,以免受到长辈责骂。春天时我们用手帕在金鱼池中捞蝌蚪、到鸡棚赶小鸡,夏天就捉知了、捕蜻蜓,有一种树上的昆虫如蜻蜓大小,有长鼻子,我们捉来之后用线绑着它的鼻子飞,当纸鹞玩。我们整年在院内爬树、吊树杆、采水果,当自己是人猿泰山,又在园中荡秋千、溜滑梯、踩高跷,骑着单车到处穿梭。每天傍晚,当佣人四处找我们回去洗身的时候,我最喜欢躲在假山洞里。这就是我在大屋的日子,也是我愉快与美好的回忆。”      大难不死      利德蕙适逢生于战乱时,从1941年到1945年的五年,原本是孩提最欢快的时候,她却过着逃难的日子。   利德蕙随母亲逃难到内地后,曾在桂林住了一年多,靠变卖带来的珠宝维持生活。由于父亲不肯替美国政府在中国做工程师,故此父亲全无信息。父亲曾对母亲说过,当战乱完结后,他一定会补偿母亲的损失。后来,父亲真的兑现了承诺。   利德蕙从孩提时至今,曾有多次“死而复生”的经历。“我7个月大开始便一直体弱多病,经常肠胃生病而脱水,有一次大腿淋巴腺受感染,好几次父亲都以为会失去我。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我两岁时得病,骨瘦如柴,弱得连头都不能抬起来,母亲形容我就如一只快要饿死的小猫一样瘦弱。当我病重住在独山非常落后的医院时,六叔来看我,正巧医院的女传教士医生告诉我母亲快找家人来看我最后一面,于是六叔便跳上单车去找父亲。当时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