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小芳创新答辩-中山大学化学学院
第八届化学院“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论文答辩会 学生姓名:刘小芳 指导老师:高海洋 副教授 过渡金属催化烯烃与极性单体共聚制备功能化聚烯烃 聚烯烃是应用最广泛的树脂,占整个高分子产业的70% 。 非极性,缺点:粘合性、润湿性、印染性、透气性、相容性差。 制备功能化聚烯烃 烯烃与极性单体直接共聚法:最直接、最理想,一步到位的制备功能化聚烯烃 选题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过渡金属介导(transtion metal-mediated):金属介导的自由基机理,温和的条下引发烯烃与极性单体共聚,制备功能化聚烯烃。 配位聚合:极性单体钝化金属活性中心,降低活性,极性单体插入率低。 工业上:高温、高压,自由基共聚合。条件苛刻,产物结构复杂、不易控制。 国内外研究现状 [1].Macromolecules 2001,34,7656-7663 [2].暴峰.中山大学博士毕业生论文 [3].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2007,45,1134-1142 1 吡咯亚胺Pd配合物: 2 β-酮胺Cu配合物: 3 水杨醛亚胺Cu配合物: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思路: 创新: 1.首次合成了该β-酮胺铜配合物并进行系统表征. 2.首次用该配合物催化MA与1-己烯共聚,得到高1-己烯含量(40%),高分子量,窄分布的共聚物. 与MAO结合,在温和的条件下,催化 共聚,制备功能化 聚烯烃。 简易合成出在空气中稳定的双-(β-酮胺)铜(II)配合物 实验 1.合成配体和双(β-酮胺)铜配合物 + 缩合 Cu(OAc)2 2.配合物Ⅰ,Ⅱ催化MA均聚 3.配合物Ⅰ,Ⅱ催化MA与1-己烯共聚 图2.配合物合成路线 Compound Fomula Calculated (%) Found (%) L1 C13H17NO C76.81;H8.43;N6.89 C76.36;H8.510;N6.933 L2 C17H25NO C78.72;H9.71;N5.40 C76.09;H9.419;N6.114 配体表征 元素分析 配合物表征 元素分析 红外波谱分析 单晶衍射分析 Compound Fomula Calculated (%) Found (%) Ⅰ C26H32CuN2O2 C66.71;H6.89;N5.98 C66.58;H7.654;N5.860 Ⅱ C34H48CuN2O2 C70.37;H8.34;N4.83 C69.51;H8.371;N4.820 配体和配合物表征 图1.配合物Ⅱ晶体结构图 MA均聚:结果与讨论 表1.催化剂Ⅰ,Ⅱ催化MA均聚的结果 反应条件:Cu催化剂20?mol,V总=25ml,时间5h. 1.4 3.0 400 65 12 0.2 0.3 100 65 11 0 traces 50 65 10 21.1 44.1 200 65 9 18.2 38.1 200 45 8 21.9 45.8 200 25 Ⅱ 7 1.9 3.9 400 65 6 32.2 67.3 200 65 5 0 traces 50 65 4 34.8 72.6 100 65 3 23.5 49.1 100 45 2 19.4 40.5 100 25 Ⅰ 1 Activity(kg of PMA/mol of Cu*h) Yield(%) Al/Cu Tp(℃) Cat. Run 1.催化剂Ⅰ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2.催化活性受Al/Cu的影响 Ⅰ Ⅱ 反应条件优化:温度偏高温,Al/Cu=200 MA均聚:结果与讨论 表2.GPC测量MA均聚物分子量的结果: Run Cat. Tp/℃ Al/Cu Mn(104g/mol) Mw(104g/mol) PDI 5 Ⅰ 65 200 1.46 2.09 1.42 7 Ⅱ 25 200 2.12 3.57 1.68 9 Ⅱ 65 2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下肢静脉曲张小讲课课件.ppt VIP
- 项目管理知识要点测试试卷及答案.doc VIP
- 云电子胶片及报告系统软件产品技术要求参考版.docx VIP
- 《FDA清洁验证指南》中英文对照.pdf VIP
- 大坝巡视检查记录(日).pdf VIP
- (高清版)DB51∕T 2825-2021 放心舒心消费服务规范 第1部分:家装行业.pdf VIP
- Unit 2 Home Sweet Home单元词汇及语法培优练习题-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pdf VIP
- 光伏发电工程建设管理浅谈ppt.docx VIP
-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策略探究.docx VIP
- 三级安全教育交底三级安全教育交底.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