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节 西方学者个体犯罪原因论课件.pptVIP

第一小节 西方学者个体犯罪原因论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勃罗梭对6034名罪犯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 “刺客的下巴突出,颧骨间距大,头发和胡须稀疏、细碎而且是通常是黑色的,脸色苍白; 攻击者的脖子短,头盖骨比较圆,手臂长; 强奸犯的手短,前额窄,发色淡,鼻子与生殖器畸形; 抢劫犯头发粗,头盖骨不规则,鬓髯浓重; 纵火犯四肢长,头小,身材瘦小; 骗子的下颌宽大,颧骨突出,体重大,脸色苍白; 盗窃犯手臂长,个高,黑发,胡子稀疏。” 生理学的犯罪原因论片面强调生理属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不能正确揭示犯罪心理的实质及其产生原因。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 强调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因此,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学的犯罪原因论只强调社会环境、外部因素对犯罪行为发生的决定作用,忽视了犯罪者犯罪的主观心理原因,不能解释在同样的社会因素作用下,为什么有些人犯罪,有些人不犯罪。 心理学的犯罪原因论虽然从个体方面揭示了犯罪的原因,但片面强调人的心理属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或者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仍然不能正确揭示犯罪心理的实质及其产生原因。 Nielson TV Index 1、美国儿童在2-18岁期间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3小时 2、一个典型的5岁美国儿童已具有观看200多个小时电视暴力节目的记录 3、14岁的美国少年一般在电视上目睹过13,000次以上的人类凶杀事件 重量级拳击赛后3天美国凶杀案发生率的变动 调查研究( Philips 1983 ) 结果表明 1、拳王争霸赛3天后,凶杀率平均以12.46%的速率上升。 2、全美宣传力度最大、收视范围最广、收视率最高的阿里/弗雷泽之间的比赛结束后3天,凶杀率增加最多。 3、问卷调查发现,看了15场比赛后,所有被调查的人都认为攻击行为被模仿了。 结果强化行为行为产生结果 斯金纳箱 无论是适应良好的行为,还是 适应不良的行为,都可以看是 环境强化作用的直接后果。 条件作用论 美·伯吉斯1966 : 犯罪行为在习得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强化 不同接触理论 犯罪行为 是习得的 学习犯罪技巧和 动机,态度理由 在与他人 交往中习得 在与本人关系 密切的团体 中习得 权衡比较,犯罪比 不犯罪更有利 学习效果和接触 的频率强度相关 不同 接触理论 美·萨瑟兰1939: 任何社会中,犯罪都是习得的结果 遵从“底层文化”理论 社会结构呈现金字塔状,上下层各有自己的价值观,难以相互认同. 麻烦;强硬;聪明;兴奋;命运;自主 下层社会 崇尚的价值观 人数少,掌有权力,统治社会。其推崇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主流价值观。权力、贡献、秩序、服从 上层 自 主 命 运 兴 奋 聪 明 强 硬 麻 烦 崇尚的价值观 下层社会 挑起事端,制造麻烦越能制造麻烦越被视为英雄. 崇尚自由和自主,反对崇拜权威, 常以对抗权威为荣. 喜欢打架和攻击性行为,强者受到尊敬. 不管如何努力, 命运都不会改变. 用打架赌博等方式寻求刺激和兴奋,以增加生活中的亮点. 耍小聪明,玩小诡计,赌博,欺诈,钻法律的空子;是他们认为的智慧. 遵从“底层文化”理论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民工居住点。这样的居住点有助于理解底层文化的理论。 简陋民工棚中拥挤的民工 住在这样小区的居民,做的和想的又是什么? 心理学的犯罪原因论 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 (S.Freud)于19世纪末创立的心理学 流派,到20世纪20年代扩展到社会 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无所不包的 人生哲学,是20世纪内影响人类文化最 大的理论之一。这里是运用精神分析的 学说解释犯罪心理的成因。 1856-1939 之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学的犯罪原因论 之弗洛伊德的性冲动说 性冲动(各种原始的本能和冲动) 是犯罪心理产生的唯一根源,是一切 犯罪的原动力——“泛性论” 人格结构失调导致犯罪行为出现。 特别是自我和超我发展的缺陷,不能对 人原始的本我加以限制和调节。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无意识 建立在无意识理论基 础上的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 失调学说 “本我” (id) “自我” (ego) “超我” (superego) 本能的我,受唯乐主义支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现实的我,受社会规范支配。要求行为和环境的要求相协调. 道德的我,受道德(完美)原则的支配.对 “本我”“自我”起监督作用。 外部 世界 良心:罚 自我理想:奖 “本我” (id) “自我” (ego) “超我” (superego) “本 我” (id) “自我” (ego) “超我” superego 一切行为以唯乐主义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