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大《材料工程》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
一、学科简介
东北大学材料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由材料学学科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共同培养,两学科具有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覆盖了原金属压力加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粉末冶金、金属腐蚀与防护和焊接等二级学科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学科方向。材料成型以钢铁和有色金属的固态和液态成形为主,主要研究材料加工过程中的理论、工艺、设备和自动化问题。本学科的特色是材料成形与组织性能控制密切结合,加工工艺与自动控制紧密结合,在国际前沿领域开展高水平的研究。两学科现有教师169人,其中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41人。近三年本学科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及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并始终与全国的钢铁企业、有色金属企业及相关行业的企业合作,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支持。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项。在国际国内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论文。本学科还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培养目标
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主要针对我国工矿企业和工程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以满足中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需要。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和动态,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现代实验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成为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一)最低学分要求为32学分。
(二)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三)攻读学位可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但在课程学习、文献查阅、论文开题和论文研究、论文撰写与答辩等环节,原则上要求所有学员累计在校时间不少于6个月。
四、研究方向
(一)材料设计表征与模拟
(二)高性能结构材料
(三)高技术陶瓷与粉末冶金技术
(四)先进功能材料
(五)热处理技术
(六)材料成形理论与工艺
(七)材料成形过程的组织性能预测与控制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必
修
课政治理论类课程 32 2 工程硕士英语 80 5 工程硕士日语 80 5 工程硕士俄语 80 5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32 2 知识产权 16 1 信息检索 16 1 应用数理统计 32 2 三门选
二门 数值分析 32 2 最优化方法与理论 32 2 材料成型力学 48 3 五门选二至三门 材料的缺陷强度与断裂 40 2.5 材料热力学 32 2 材料成形物理冶金学 48 3 金属凝固理论与技术 40 2.5 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选
修
课材料的表面改性 32 2 粉末冶金科学 32 2 特殊热处理技术 32 2 钢铁材料微观结构设计与控制原理 32 2 高温材料学 32 2 现代材料研究方法 32 2 材料先进成形技术 32 2 控轧控冷和热模拟 32 2 板带轧制理论与实践 32 2 型钢轧制理论及新技术 32 2 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及其应用 32 2 熔体净化与晶粒细化 32 2 铝合金组织与性能 32 2 镁合金成形技术 32 2 金属磨损与耐磨材料 32 2 注:
1.计算机应用类课程---脱产进校学员可选择“计算机应用基础”,校外班可根据学员和合作单位的需要讲授计算机语言、网络、工业控制等方面的课程。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提交时间不得迟于入学后的第二年。
六、论文工作
(一)选题
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研究生所在企业技术和生产现状,选择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或科学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应直接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开发。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