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主要症状: IBD潜伏期较短,人工感染2-3天后即可出现临床症状。早期可见啄肛症状,典型症状还包括白色水样腹泻、厌食、精神萎靡、脱水、羽毛倒立、机体衰竭等。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0-70%不等。病程急、死亡高峰明显,鸡群恢复迅速为其特征。 亚临床型感染主要见于3周龄以下等幼鸡群。虽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却可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现象。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病原: 属双核糖核酸病毒科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IBDV对环境因素和多种消毒剂的抵抗力很强,可以在受污染的鸡舍环境中长期存活。 IBD主要通过水平方式传播,迄今尚无证据表明可经卵垂直传播。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预防: 由于温和毒力型的疫苗毒株受母源抗体中和的干扰作用较大,在现今种鸡群普遍采用灭活苗免疫的情况下,效果欠佳;同时由于强毒力型的疫苗毒株对法氏囊组织带来的损失作用,亦较少使用。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为中等毒力型疫苗。 法倍灵2512株的特性 遗传稳定性高 安全性高 不受母源抗体影响 交叉保护力佳 可抵御强毒型IBDV 可抵御免疫抑制型IBDV 遗传稳定性与生物安全性 1968年Dr.Winterfield所进行的毒力回归试验: 在具感受性的鸡活体继代感染6代后,仍不会有任何毒力回复的情形发生。 安全性高: 以10倍推荐使用剂量免疫鸡只,连续测定3批疫苗,鸡只皆无不良反应,证明法倍灵的安全性高而且稳定。 2512株之安全性试验 25只鸡于8日龄法倍接种灵后观察7天增重情况 法倍灵不受母源抗体干扰 于母源抗体中和力价100X时,以法倍灵于10或14日龄免疫,可激发良好的抗体,并抵御vvIBDV之攻毒。 母源抗体对法倍灵之影响力: 不同疫苗突破母原抗体的能力 Article published by Dr.J.J.Giambrone at Auburn University,AL. 法倍灵交叉保护力佳 根据1987年抗原性测试: 2512与其他疫苗株或野外变异株的抗原相关系数最高,表示其交叉保护能力较其它毒株佳。 2512株与其它疫苗株和野外分离株之抗原相关性 法倍灵对抗强毒型IBDV-泰国 14-15日龄饮水法接种IBD疫苗 法倍灵2512株之优点 对于强毒型IBDV,法倍灵2512可降低其死亡率,并大大改善其生产性能。 对于免疫抑制型IBDV,法倍灵-2512可降低其非特定疾病之死亡率与污染率,并增加效益。 免疫基础建设工程实施前后法氏囊和脾脏比较 Potency in presence of maternal antibody The CVL of Weybridge compared in birds with high levels of maternal antibody, the ability of different vaccine viruses to overcome maternal immunity, by assessing their repidity to colonize the bursa of fabricius. In presence of maternal antibody,Bur-706 colonized more rapidly the bursa of fabricius(5 days earlier than a mild vaccine). * 传染性法氏囊病历史(1) 1962: A.S.Cosgrove首先报告了本病在美国特拉华第一 次爆发,并称其为“家禽肾病”[Avian Disease, 6:385-389) 1962: R.W.Winterfield成功分离到IBDV,并称其为“传 染性法氏囊因子”[LM News and Views,3:103] 1970: S.B.Hitchner鉴于该病特别引起对法氏囊的损伤, 建议将该病命名为“传染性法氏囊病”。[Poultry Science,49:511-516]. 1972: W.H.Allan描述了当鸡只存在早期感染时,IBDV 能够引起免疫抑制。[Veterinary Records, 90:511- 512] 传染性法氏囊病历史(2) 1979: 法氏囊病毒成为Brinaviridae家族的一员,是一种 双链核糖核酸病毒。[F.Brown,intervirology,25:141- 14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版VDA6.3-2023过程审核精品教程(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贵州黔东南州凯里市选聘城市社区工作者150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防恐反恐教育培训制度.docx VIP
- 2025贵州黔东南州凯里市选聘城市社区工作者15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针对四川讲义国情省情.pdf VIP
- ZOOM声乐乐器F8n Pro Operation Manual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宁波市送达地址确认书.pdf VIP
- 内蒙古军航钨钼稀土科技有限公司钨、钼制品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VIP
- 【抗战胜利80周年】铭记伟大胜利汲取奋进力量抗战胜利80周年.pptx VIP
- 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