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沋河特大桥桩基础沉降计算研2.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沋河特大桥桩基础沉降计算研2

“郑州-西安”客运专线站前专业专题研究 系列成果报告 沋河特大桥桩基础沉降计算研究 上海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中国 · 上海 2004年3月18日 沋河特大桥桩基础沉降计算研究 工程概况 郑西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小时,根据《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要求新建铁路有良好的平顺性,这就对基础沉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设计理念上,应从以强度承载力控制设计转化为以变形控制设计。为满足平顺性要求,基础沉沉降不能大于3cm。因此对黄土地区桩基础沉降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沋河特大桥是郑西客运专线的的一项控制工程,桥址位于渭南市以北、陇海铁路沋河特大桥下游,跨越黄土台塬及沋河河谷阶地,中心里程CK413+222,55-32m梁桥。计算的桩基础位于CK412+584。天然地面标高为0.5m,地下水位标高:-11m,土层平均泊松比为0.32。基础所处地层分布见《沋河特大桥工程地质说明》。场地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设计墩高7.0m。承台位于冲刷线下0.5m,承台长11.6m宽7.0m,高2.5m。桩端位于粉质粘土层,拟采用钻孔灌注桩,设计桩长38m,桩径1.25m,按梅花型布置,桩位布置如图1所示。 表1 场地土物理力学性质 层号 土层名称 层厚(m) 天然重度(kN/m3) Es1-2 (MPa) 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kPa) 桩端端阻力标准值(kPa) ((() Ck(kPa) 1 砂质黄土(水上) 11 17.297 0 2 砂质黄土(水上) 2.3 17.297 50 3 卵石土 3.8 19.6 185 4 粉质粘土 2.8 20.237 35 5 粉土 2.8 20.384 35 6 圆砾土 3.8 19.6 90 7 粉质粘土 50 20.237 35 2 群桩沉降计算方法概述 在桩基工程中,群桩基础的沉降始终是一个难题。目前,关于沉降计算的方法有以下五大类:等代墩基法、弹性理论法、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原位测试估算法、相互影响系数法和一些简化方法及经验方法。工程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是等代墩基法和经验方法。经验方法应用较多的是软土地区,针对黄土地区的群桩沉降计算方法迄今没有见到报道。其他方法远没有达到实用阶段。 1 等代墩基法 等代墩基法是群桩沉降计算的一种简化方法。该计算模式将承台周边范围的群桩和桩间土一起假想为天然地基上的实体深基础,并假定等代墩范围内的桩间土不产生压缩变形,按扩展基础的沉降计算方法估计群桩的沉降。为了消除上述假定对沉降估算结果的影响,人们在计算模式上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修正估算值,这些措施是:为了考虑群桩外围件应力的扩散作用,从群桩桩顶外围按应力扩散角向下扩散,增大假想墩基底面面积。在我国桩基工程实践中,桩侧应力扩散角一般取,为等代墩基侧面土层内摩擦角的加权平均值。 2 Mindlin解方法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工程实测证明了应用Mindlin解计算群桩沉降较以Boussinesq解为基础的等代墩基法更符合实际。但工程实践表明,用Boussinesq解做群桩沉降分析得出的结果偏大,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地基中附加应力宜按Mindlin解确定。 桩基计算模式确定后,可按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沉降。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桥规》)方法就是基于等代墩基法;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以下简称《建规》和《建筑桩基规范 JGJ 94-94》(以下简称《建桩规》)和基于Mindlin解方法。 2.1 《桥规》方法 具体计算方法见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桥梁地基和基础》。 2.2 按《建规》和《建桩规》方法 该方法是采用Mindlin公式计算地基中的某点的竖向附加应力。计算时,可将各根桩在该点所产生的附加应力,逐根叠加得到。计算公式如下 -桩基最终计算沉降量; -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工程实测资料统计对比确定; -为单桩在竖向荷载的准永久荷载组合作用下的附加荷载; -桩长; -桩端平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土层总数; -桩端平面下第层土第个分层在自重应力至自重应力加附加应力作用段的压缩模量(MPa); -桩端平面下第层土的计算分层厚度; -桩端平面下第层土的第个分层厚度(m); -是桩端阻力比; ,-第根桩的应力影响系数,可用对Mindlin应力公式进行积分的方式推导得到。 运用此方法需要确定端阻比和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文献【5】试验结果浸水前桩在静荷载试验时,桩端阻力很小,并未发挥,仅占总荷载的5%∽6%。因此建议取5%。但当地基浸水后,地表沉降稳定时桩端阻力会增大到总荷载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