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漕运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研究——以旅游产业为例.docVIP

淮安市漕运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研究——以旅游产业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淮安市漕运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研究——以旅游产业为例.doc

淮安市漕运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研究——以旅游产业为例-旅游管理 淮安市漕运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研究——以旅游产业为例 吕天娥 刘 浏 淮安市漕运文化资源丰富,但需要保护与开发。开发中存在开发内容上偏重景观、仿古建筑等硬件建设,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开发,并且硬件建设上存在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根据生态之城的目标定位,本文认为在漕运文化资源开发中旅游产业应注重整理旅游行业的散乱布局,重点开发廉政游、体验游和文明游三个方向。 淮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与京杭运河漕运关联甚密。自隋代起,朝廷便在淮安设立漕运专署。明清时代漕运总督公署也设立在淮安,因此,历史上的淮安是一个经济重地。 追溯历史,淮安曾经是清朝漕运总督府之所,商贾云集之地,鼎盛时期,是古运河上的四大都市之一,漕运文化在其淮安历史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以说漕运造就了淮安。 一、淮安市漕运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资源统计与分析 根据调查,苏北漕运文化资源丰厚,其中遗址、古镇、民俗居多。而且徐州、淮安两地都属于重工业城市,交通便利。宿迁和淮安与漕运相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较多。共性的文化资源为水利工程文化资源、曲艺舞蹈、仓储文化、民俗资源,淮安的个性的文化资源为名人文化、造船文化、古镇文化等。 具体说来,淮安的漕运物质文化资源,包括水利工程建筑遗产(包括堤坝、水闸、运道、码头等),京杭大运河沿岸历史资源、里运河沿岸历史资源以及漕运总督公署遗址、河道总督署遗址等建筑遗迹、宗教建筑遗迹为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丰富,共计六大类27项,包括运河及治河相关的神话及民间传说,民俗,传统民歌、戏剧、舞蹈,传统技艺,历史地名和古诗词等。 (二)现状与问题 漕运对淮安的社会阶层的构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历史上的淮安是一个可与南京并称的大都市。在乾隆时期已有54万人口。甚至被过往外国使者称为中华帝国的第八大城市。因此,淮安传统古民居数量较多。但多数破坏严重,需要加以保护或有选择地恢复。 目前,这方面已经做出了相应措施的是因漕运而生的著名村落——楚州区板闸村,板闸村是淮安榷关的所在地。目前,淮安榷关复建工程己正式对外开放。在里运河两岸建有牌楼、牌坊等仿古建筑。 另外,古城遗址也很丰富。淮阴故城遗址位于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政府所在地。甘罗城遗址位于淮阴区码头镇东北约200米,残存土垣长70米,高3米,曾出土战国古钱甘罗钱等文物。泗州城遗址位于今江苏省盱眙县境内,是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多的灾难性古城遗址之一,一直得到江苏省的重视,在不断地发掘、整理。 总体而言,很多漕运遗产的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缺乏有效的保护与管理措施。例如丰济仓遗址仅存的3幢20余间房屋。除此以外,其他非物质文化资源如民俗、庙会活动等均处于未保护、未开发、未整理的状态。 二、淮安市漕运文化资源开发中的措施 (一)政府政策 从历史记录来看,淮安人文荟萃,历史遗迹数不胜数,但许多遗存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从2002年起,淮安市依托运河的自然环境,实施大运河、里运河、古黄河等以水文化为主的生态绿化规划, 并将里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古黄河生态长廊, 将生古清口水乡生态风景区等风景区列为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已经顺利完成建设。 (二)政策落实 近几年,淮安市落实了一批生态重点工程,先后拆除了防碍运河景观的10多处物资装卸码头和违章建筑。改造了北门桥、水门桥等处的景观,并在运河两岸恢复种植地方特色的苗木,极力改善城市绿化。 2008年提升档次,完善功能,加强了码头古镇秦汉文化区、九龙口水乡风光区、清江浦历史文化风貌区、淮楚生态旅游度假区、河下古镇文化区、淮安水利枢纽景区等国家景区的建设。 (三)遗迹保护和利用 淮安市水利工程设施遗产中仍在使用的水工设施保存均较好,京杭运河是航运条件优良的内河二级主航道,航运功能良好;里运河地处市区,是淮安市内河道正在改建为生态景观廊道;黄河故道是不能通航的城市生态景观廊道;盐河现为五级通航河道。大运河、里运河还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线路。高家堰还可再现的石工墙基本完好率为70%。水利设施类遗址包括清口水利枢纽遗址。大口子遗址已改建为钵池山公园。 (四)场馆建设 近十年以来,淮安在场馆建设方面收获颇丰:淮安戏曲博物馆、名人馆、大运河楹联馆、漕运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齐全,但是缺乏重点、分布散乱。 三、淮安旅游产业现状 “十一五”以来,淮安开发大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市旅游经济一直保持年均28%的增长速度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43%。但淮安的旅游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旅游景点小,散,知名度不高,旅游产品主题少。 目前,有关漕运的文化资源得到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