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董仲舒与黄老学派辨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二十期 (2008 年7 月) 頁 1-50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董仲舒與黃老學派辨
馮樹勳
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
摘要
近年有學者提出從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反映董氏吸納了不
少黃老思想,並有強義與弱義兩說。強義說堅持董氏儒學,乃是混
合黃老學說而成;弱義說則強調董氏在建立其終極之儒學系統前,
可能為了配合政治形勢,而受到黃老的影響。
本文將以三條明確準則分辨儒、黃老二家,其一,徵引的主要
經典是否六經;其二,黃老反智,儒主智,並以此教化人民;其三,
儒家認為君權可以挑戰,民眾有革命抗暴的權利。
以上述條件檢視強義說與弱義說的支持理據,足以證明董仲舒
受黃老學派影響的說法,缺乏直接而有力的實質證據,終難成立。
關鍵詞:董仲舒、黃老、新道家、六經、反智、君權
2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二十期
董仲舒與黃老學派辨
壹、導言
董仲舒向來被視為西漢中葉儒家代表人物,甚至有學者認為自
董氏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把這項原則推動成國策以後,
儒家便在中國學術界中享有獨大的地位。然而,近年陸續有學者提
出從董氏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反映董氏吸納了不少黃老學派
的思想,1 實非純儒。
董仲舒本人的思想有部分屬之儒,部分屬之道,在現代視點來
看,並非異常。因為如何自覺的思想家,都不可能完全擺脫時代的
1 有關支持董仲舒雜有黃老學說的學者計有余明光、桂思卓 (Sarah A. Queen) 、張
國華、盧瑞容等。相關論文包括:
余明光:〈董仲舒與「黃老」之學— 《黃帝四經》對董仲舒的影響〉,頁209-22 。
桂思卓 (Sarah A. Queen) :From Chronicle to Canon: The Hermeneutic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ccording to Tung Chung-shu (《從史到經:董仲舒《春秋》的解釋學
意義》);〈董仲舒研究:歐洲北美新趨勢〉,頁 120-26 ;(本文作者譯作薩拉‧
奎因)〈董仲舒和黃老思想〉,頁 285-96 。
張國華:〈從〈天人三策〉到《春秋繁露》 —兼論董仲舒與「黃老之學」〉 ,頁27-35 。
盧瑞容:〈試論董仲舒思想中的「黃老」學說〉,頁 62-70 。
董仲舒與黃老學派辨 3
影響。再者,漢代思想界強調「殊塗而同歸,一致而百慮」,2 則
任何學者在秦火之餘,除挾書令3 以後,對不同的學問投以有意無
意的關注,甚或保存其學說,都不是使人驚奇之事。
然而,董仲舒是漢武帝一朝,力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
人物,他促使「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
4 此
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後官學系統,只立儒家典籍於博士,使儒家學脈自此主導兩漢的學
術圈。如果說董仲舒受到黃老學說的影響,並且表現在其著作之
中,則對董氏儒學之內容,可能要更為審慎的檢討;甚至應考慮董
氏高舉儒家的動機何在。
另一方面,亦有學者提出黃老學派的宗教思想,直接影響東漢
道教的形成。5 不過,要證明其間的聯屬關係,必須面對道家傳承
如何在獨尊儒術的武帝,以至漢元、成等強調儒道的諸帝時,以國
家宗教的畤祠包裝方式,繼續其政治方面的影響力,繼而形成《包
2 司馬談發表〈論六家要旨〉首言:「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
見〔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第七十〉,頁 3288 ;又〔漢〕班固:《漢
書 ‧藝文志》論及九流十家時,亦引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