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中学初三语文一模试题.doc

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中学初三语文一模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大兴区中学2018年初三检测试题 语 文 1. 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书法欣赏”,以下 是同学们整理出来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 ~5题。 ① 学习书法先从 开始,再学习 ,最后是 。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 ② 一幅优查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尤、优美,不仅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 ③ 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以至用笔的轻重(ji)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疏散sǎn 轻重急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 (横折折折钩) B. 疏散sǎn 轻重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 丿 ) C. 疏散sàn 轻重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 丿 ) D. 疏散sàn 轻重急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 (横折折折钩) 2.根据上下文,在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整体布局 结构 基本笔画 B.章法布局 基本点画 结构 C.基本笔画 整体布局 结体 D.基本点画 结体 章法布局 3. 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里,有一处语言表述不恰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 句子修改: 4. 请在材料中的【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 5. 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苏轼的《寒食帖》时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B.结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 C.章法布局疏密有致,不拘一格,飘逸自然。 D.行文跌宕起伏,缠绵相连,满纸如云烟缭绕。 6.在“书法临摹”小组里,有位同学在临摹启功先生的书法对联时,不慎将下面两副对联 的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理清其中任意一副对联的顺序。(只填序号)(2 答:上联: 下联: 7.在“书法创作”小组里,同学们对《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题的七绝诗产生了兴趣。 请你根据诗意和阅读体验,想象一下宋江当时用的是哪一种书体题写的这首诗,并简要说明理由。(2 诗文如下: 心在山东身在吴①,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注:①宋江家在山东郓城,被发配至江州,江州属吴地。 答: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 古诗文默写(共4分) 8.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9. 阅读右面的肖像画,回答问题。 画中的人物既是一位杰出的豪放派词人,又是 一位能征善战威震敌胆的爱国将领。这幅画所描绘 的情景使你联想到的词句是: ;除此之外, 你读过的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句还有: , 。 (3 分) (二) 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共4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星河欲转千帆舞”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2 答: 11. 这首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处境的凄凉,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命运抗争的不 屈形象。请从词中任选一处,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2 答: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2 ~ 15题。(共9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彳严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