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归纳一 高新一中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doc

专题归纳一 高新一中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归纳一 高新一中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

专题归纳一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 (C2王默闻) 【考点链接】 1. 商鞅变法 (P002)2. 北魏孝文帝改革 (P017) 3. 戊戌变法 (P111)4. 十一届三中全会 (P191) 5. 日本大化改新 (P226)6. 俄国农奴制改革 (P269) 7. 日本明治维新 (P278)8. 罗斯福新政 (P30) 时期 改革名称 背景/开始 内容 影响 性质 中国古代 商鞅变法 前356年,为富国强兵,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加强了中央集权) (2)奖励生产(国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特权(兵强) (4)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制度) (5)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5)统一度量衡(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发展)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各族人民在长期互相交往中,虽然也发生过激烈的冲突,但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采取措施,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1)迁都洛阳(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治) (2)学习汉族文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促进了民族融合) 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胡服、胡床、胡食、胡歌、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中国近代 戊戌变法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1896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1)发展农工商业 (2)训练新式陆海军 (3)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4)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戊戌变法最终虽然失败了,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中国现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调整 世界古代 日本大化改新 公元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646年(大化二年)元旦,日本统治者人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1)在经济上: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度, (2)在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县、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 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世界近代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利山大二世正式批准并颁布了废除奴隶制的法令。 (1)自改革法令实施之日起,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再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 (2)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原地,但这些耕地在法律上仍然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使用权。 (3)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这种购买土地使用权的方式称之为“赎买” (4)为了控制这些农民,沙皇政府还规定,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 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1)内忧:一些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手工工场主、商人、地主和富农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 (2)外患:国家面临沦为殖民的的危险 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力图实现“变法图强”“富国强兵”的目标,史称“明治维新”。 (1)在政治上,大利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利,下设太政官辅佐天皇;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2)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房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改变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全国统一征收地税。 (3)在军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