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朝覆亡的祸根
明朝覆亡的祸根:明神宗的贪财好货与化国为家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11年第8期,原标题为“明神宗的贪财好货与化国为家”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第14个皇帝。万历十年1582年他亲政时,“帑藏充盈,国最
完富”,“太仓积粟,可支用十年,寺太仆寺积金至四百余万两”。但到了万历中后期,却
是“环视库房,一空如洗”,边镇饷银“逾时历年不能给发”,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造成
这种状况的总根源,在于明神宗的“酒、色、财、气”四病。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他肥了皇
室,却掏空国库、榨干百姓,从而埋下明朝覆亡的祸根。 历史资料站
【穷奢极欲 挥金如土】
明神宗继位时,虚龄10岁,实际只有9岁。内廷由生母李太后主政,外朝以高拱
为首辅。不久,次辅张居正结纳宫中太监冯保,排斥高拱,当上了首辅兼帝师。在李太后的
支持下,张居正厉行改革,开源节流,形成“府库充盈”的局面,同时严格管教小皇帝,力
图“致君尧舜上”。但张居正的管教过于严厉,使小皇帝产生了逆反、报复的心理。万历十
年,张居正病逝后,改革气象随之荡然无存。
明神宗从小就在糜烂的王府和皇宫里“浸泡”长大,祖父明世宗和父亲明穆宗的腐
朽生活对他影响至深。尽管宫内有李太后和冯保的看管,宫外有张居正的教育,但仍不敌随
侍左右的诸多太监对他的潜移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滋生了嗜酒、恋色、贪财、尚
气四个坏毛病。张居正死后,他更是毫无忌惮。
明神宗对饮食、衣装器用非常讲究,极尽奢靡挥霍之能事。明代宫廷的伙食,由礼
部下属的光禄寺开支,万历初年每年支出十三四万两,万历中年增至近30万两,到万历三
十二年底,光禄寺已无银可支。明神宗下令向户部借支3万两,向太仆寺借支2万两。后来,
宫廷的伙食开销越来越大,光禄寺因此常常拖欠行户的货款。宫廷所用器物,如折扇、袍服、
丝绸、瓷器等不断扩增,明神宗便常常下令向各地加派。
宫廷举办婚丧、册封、祭祀等各种典礼,耗费更是惊人。万历六年,明神宗结婚,
wwwwww..iigguuooxxuuee..ccnn 友情提供
时张居正当国,不让他随便花钱,用银不过7万两。张居正一死,费用便大幅攀升。册立太
子,仅采买珍宝等就用银约30余万两。为筹办太子婚礼,先后几次采买珠玉等物,至万历
二十七年已用银70多万两;长公主下嫁,耗银12万两;福王结婚,费用超过30万两。
土木建筑工程,是明神宗亲政期间耗资最大的一项开销。万历十一年,虚龄21岁
的明神宗就在京郊昌平为自己未来的寿宫选址,翌年动工兴建定陵,历时约6年建成,耗银
多达800万两,相当于全国两年田赋的总收入。陵墓之外,其他土木建筑工程更是遍布京城
内外。“都城内外祠庙寺观,金碧辉煌,堂宇壮丽”,“离宫别院,所在一新”。乾清宫、
坤宁宫在万历二十四年发生火灾,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又在翌年被火焚毁,后来修复重
建,耗资尤巨。万历三十一年开始筹建三大殿后,朝廷令湖广、贵州、四川三省采办名贵楠
衫大木,仅大工钱粮就耗银930余万。至于整个三大殿重建工程的费用,更是不计其数。
【传索帑金 搜刮百姓】
明神宗毫无节制的大肆挥霍,必然导致他对金钱的无穷渴求,于是便想尽各种办法
搜刮钱财。查抄冯保和张居正的家产,明神宗就下令全部归入宫廷内库,不上交国库。对此
他还振振有词:“朕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财皆朕之财。”
明神宗“化国为家”最便捷的办法,就是直接向国库要钱,即所谓“传索帑金”。
明初的财政收入以米、麦等实物为主,在户部设立内府十库,它既是中央政府的国库,也是
皇帝的私库,“公”私不分。至明中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白银货币化,田赋、徭
役、盐课、茶课、关税等逐渐折收银两,财政体制也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朝廷于正统七年
1442年在北京户部下设太仓,用以贮银,也称银库。弘治八年1495年又在南京户部下设银
库。从此,太仓银库成为中央政府的国库,内府则完全变成皇帝的私库,政府收支与宫廷收
支基本分开。内府除存贮三宫即乾清宫、慈庆宫、慈宁宫——编者注庄田征收的“子粒银”,
还有太仓每年拨给的100万两“金花银”。明神宗花钱如流水,很快就使内府支用见绌,只
能不断向户部传索帑金。早在万历六年,明神宗就以大婚置办珠宝为由,令太仓每年支付
100万两的“金花银”外,再向内府增进20万两。后来以此为准,每年均增进20万两,直
到万历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