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精神与乡村情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性精神与乡村情感

理性精神与乡村情感 俄罗斯著名的“苦役犯”索尔仁尼琴说过:“一个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涉及人类心灵和良心的秘密,涉及生与死之间的冲突的秘密,涉及战胜精神痛苦的秘密,涉及那些全人类适用的规律,这些规律产生于数千年前无法追忆的深处,并且只有当太阳毁灭时才会消亡。” 作为一名以新乡土小说家和新军旅小说家的双重身份崛起于文坛的作家,阎连科一方面追求的是对乡野生活无距离的贴近,是个人真挚情感的淋漓尽致的表达;另一方面又用客观理性的笔法对那片土地寄予了深切的哲学思考和忧患情绪。他之所以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今天的成绩,就在于他在构思自己的艺术世界中,不断地寻根,面对特殊时代的矛盾、绝境和棘手命题,不断提出质疑并试图将之解决,他绝不拾人牙慧,也无意于充当政治家和救世主,而是踏踏实实走在中国的乡村小路上,坚持用客观、理性的笔法来展示心中的那份乡村情感,在其不断探索突破的过程中,追求一种理性精神与乡村情感的契合点。 阎连科的大多数作品,都有一个中心事件,层层推进的故事情节,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个或数个人物命运的坎坷沉浮,写法上多少有些单调沉闷。作者赖以补拙的,是他结构故事、编排情节的能力,是他对中原地域文化地理、民俗风情的熟稔以及得心应手地运用充满生活气息的小说语言的才华。但在《横活》、《寻找土地》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叙述角度方面稍作变化,便使得他作品中常有的一点沉闷之气为之一扫而空。这说明,阎连科并非缺乏在小说形式、艺术表达方面探索创造的能力,只是他对此不大重视而已。阎连科创作的思维重心一直在意而不在形,他最为关注、最有兴趣探索的,是人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生存状态与命运变迁问题。 一九九七年是阎连科创作的一个界碑。在此之前,阎连科一直试图用客观理性的笔法来解构心中的那份乡村情结,但却往往陷入了一种困境:他一方面表现出对乡村苦难的至深理解和同情——这当然同时来自他自身的乡土生活背景和现代意识的观照;另一方面似乎也正是由于这种理解和同情,使他在回望乡土生活时的理性审视并非那么坚决彻底。而此后的“耙耧”系列则是他创作的成熟阶段,这里没有了迷惘苦闷的叹息,原来一直困扰作者的理性与情感的冲突也逐渐找到了契合点。同前期作品相比,“耙耧”系列的批判锐角依然存在,但含蓄了,而且有了更多包含,更多象征,没有了早期作品中一种急欲表达的意图,显得更沉得住气了。无论是创作技巧,还是主题内容,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果说在这之前,阎连科只能算是个名作家,还谈不上大作家的话,那么随着《年月日》、《耙耧天歌》的相继推出,当代作家里能和阎连科叫板的已经不多了。 《年月日》的故事情节简单得就像一幅笔力粗犷的素描:耙耧山遭遇千年大旱,村人纷纷外出逃荒,剩下年迈的先爷和一条瞎眼的狗留守在死寂的村落。小说写的就是一个老人与一条盲狗在窒息一切生命的酷热和干渴之中求生存的故事。小说中的角色只有两个:一个人和一条狗。如此简单的线条要完成一个中篇的“构图”简直不呆思议,作者必须放弃一切情节辅陈和虚构的手段,而将全部的热情、感动、灵感和才华倾注到人物内心世界的营造上。作者甚至把时间背景都放弃了,不知是何年,只交代了一句“千古旱天那一年。”这是一篇充分体现了海明威“冰山理论”的杰作。海明威选择了老人与鱼,阎连科则选择了老人与狗。这两个异族的老人在迥异的环境都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顽强的生存意志。和海明威相比,阎连科在生命力的表现方面更为震憾人心,特别是小说最后老人与狗互相辞让一碗水和互埋的场面,读来令人心碎。 海明威的老人最后胜利了,他愣是把只剩下一幅骨架子的马林鱼拖上了沙滩;阎连科的老人最后似乎输了,在耗尽最后一滴水之后,他和狗成了骨架子。先爷的胜利在第二年才来临,并以恩泽的方式赐给了他的晚辈们。他生前从嘴里省下水浇灌的玉蜀黍苗,以他的肉体为肥料长成了“七颗指甲壳般大小,玉粒一般透亮的玉蜀黍子。”这个几乎注定要被苦旱埋葬的村落,因为先爷的抗争与执着而得以生生不息。在这篇作品中,阎连科一方面将自己的激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一方面又追求作品的疼痛感;一方面投入巨大而真实的情感,用高超的技巧书写了大地苍生的希望,一方面又让人欲哭无泪,带给人以漫长的黑暗、恐怖和绝望。这篇作品可以称得上是地地道道的“极端写作”。 而在《耙耧天歌》中,母爱则成为小说的主题。尤四婆在丈夫尤石头早逝后,含辛茹苦地将四个痴呆儿女挂扯大。后来,大女儿和二女儿分别嫁给了瘸子和独眼,她费尽心机为三女儿找了个好吃懒做的“全人”,为此赔掉了家中所有的产业也毫无怨言,但是怎样为傻儿子娶个媳妇却让她彻底绝望了。小说写到这里,叙事已经很难进行下去了,不料他笔锋一转,写出了古希腊神话一般的结尾。 二女婿梦里受老中医指点,二女儿的疯病至亲的骨头熬汤喝下就好。二女婿就战战兢兢地上门来找丈母娘,尤四婆二话不说就将丈夫所剩不多的遗骨挖了出来。没想到骨汤疗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