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禄国东王墓埋葬在中国境内唯一外国国王.docVIP

苏禄国东王墓埋葬在中国境内唯一外国国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禄国东王墓埋葬在中国境内唯一外国国王

苏禄国东王墓埋葬在中国境内唯一的外国国王   在今天的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北营村北、素有南北“黄金水道”之称的京杭大运河旁,有一座古朴肃穆、松柏环绕、巍峨壮观的神秘陵园,它就是苏禄国东王墓,是中国国土上唯一一座外国国王陵墓。苏禄国东王墓有近6D0年历史,是中菲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京杭大运河文化长廊上重要的旅游景点。      病逝于中国的苏禄国东王      15世纪初叶,中国海上的航运事业渐渐发达,造船业已居于当时世界先进行列。明成祖朱棣注重加强同邻国的联系,派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国威,形成了万国来朝的空前盛况,古苏禄国就是其中的一个“常客”。   古苏禄国,故地在今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包括巴西兰岛、苏禄岛、达维达维岛三个主岛及其他若干小岛。古苏禄国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国内分为东王、西王、峒王三???王侯,以东王为尊。   元朝末年,古苏禄国就同中国开始了密切的友好来往,到了明代,中菲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趋频繁,除民间贸易往来外,两国政府都曾互派使节进行友好访问。据史料记载,两国官方往来持续达百年之久,直到西班牙把苏禄变为殖民地,两国才中断了友好往来。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刺、西王麻哈刺葛吒刺麻丁、峒王叭都葛巴刺卜等三人,各率领其眷属、太医和侍从共340多人访问中国,他们“梯山航海,效贡中朝”,从福建泉州登岸,经应天府(今南京市),于8月中旬到达北京。明朝人张燮在他著的《东西洋考》第五卷中,称这次访问是“空国来归,鳞次阙下”。当明成祖朱棣得知巴都葛叭答刺一行已在福建泉州登岸后,便下令沿途地方官员隆重接待,派专使到应天府龙江驿专候,并由皇帝专使、留在应天的礼部尚书和应天府知府等在应天会同馆举行盛大宴会,为巴都葛叭答刺一行接风洗尘。   三王到京后,朱棣在奉天殿举行隆重的会见仪式。据《明史》载,三王携带了本国许多珍奇特产,向明帝“进金缕表文,献珍珠、宝石、玳瑁诸物”。朱棣见东王“恭顺特达,聪明温厚”,以宾礼隆重接待。东王感激,请受章服。成祖“封为国王。赐印诰、袭冠带及鞍马、仪仗器物,其从者亦赐冠带有差”。三王辞归时,朱棣又“各赐玉带一,黄金百两,白金两千,罗锦文绮二百,帛三百,钞万锭,钱二千缗,金绣蟒龙、麒麟衣各一”,并“优加赐责遣官护归”。   苏禄国东、西、峒三王在北京逗留27天,于1417年9月(永乐十五年)率众归国,朱棣派专使护送。一行沿大运河南下,到达德州以北的安陵时,东王突患急症,在驿馆薨逝。讣告到京,朱棣深为哀悼,马上派礼部郎中陈世启,带祭文赶往德州,为东王举行隆重的葬礼,赐谥号“恭定”。在明政府为苏禄东王所写的祭文中,赞誉东王“聪明特达,赋性温厚”。肯定了苏禄东王访华对两国友好关系所做的杰出贡献,“贤德芳名流播后世,与天地相悠久,虽死犹生”,对东王的逝世表达了“不胜痛悼”之情。接着,明成祖又遣派使者对东王家属表示了深切慰问,并谕王长子都马含曰“尔以嫡长,为国人所属,宜即继承,用绥蕃服,今特封尔为苏禄东王,以继尔父之志。”劝谕都马含随西、峒王一起回国,并同意东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共10人留居中国,居丧3年。      明政府为苏禄国东王营建王陵      为了表达对苏禄国东王的哀思,第二年(公元1418年,明永乐十六年),明政府在苏禄国东王的埋葬地大建陵区,墓前修造了祠庙,树立了高大的“御制苏禄国东王碑”,明成祖朱棣亲自为苏禄东王撰写了碑文。碑文赞誉苏禄东王“聪明特达,超出等伦”。说明苏禄东王访问中国的功绩是“光荣被其家国,庆泽流于后人,名声昭于史册,永世而不磨”。   明政府为苏禄国东王在德州北郊修建的陵墓,庄严肃穆,巍峨壮观。整个陵墓和明代礼制所规定的亲王陵墓的规格大致相同。   东王墓建成后,明政府又赐祭田238亩,永免地税钱粮,对守墓的东王子孙,每人每月由国家发给俸粮一石,另给布花钞贯等生活用品。大约在万历至天启年间,在东王墓西南立清真寺一座,于安、温二姓各选掌教一人,负责宗教事务,每逢回教大典,掌教长率领安温全体诵经祭墓,成为定例。   清王朝建立后,对东王墓的祭祀、修整及其后裔,也给予了足够重视。根据留居德州的东王八代孙安汝奇、温崇凯提出的“本国远隔重洋”,要求加入中国籍的请求,清政府礼部同意守墓人等子孙,以温、安二姓入籍德州。同时规定:“温、安二姓各立奉祀生一名,照山东省先圣先贤子孙之例……嫡裔承袭。”并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发给永久执照。从此苏禄国东王的两支后裔,温、安两姓就以华籍苏禄人的身份在德州安家落户,与当地回、汉民族和睦相处,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虽然人数不多,但也生齿日繁,聚村而居。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417年到现在,500多年的时间里,东王子孙已传至21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