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艺术中“和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声乐艺术中“和谐”

论声乐艺术中的“和谐”   摘要:声音的“和谐”贯穿声乐演唱的始终,文章从气息位置“深”与“浅”的“和谐”,声音运用“真”与“假”的“和谐”,作品表达“声”与“情”的“和谐”三方面分别讨论声乐艺术中“和谐统一”的重要性,指出教学中声乐学习者的种种“不和谐”,并提出达到声乐艺术“和谐”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和谐;气息;真声;假声;情感   中图分类号: J6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063-02      七音巧和奏乐章,七色巧运描美画,这正是世间万事万物在动态中寻找有序、协调、统一的“和谐”所致。“和谐”是各司其职,互通合作的统一有序,是顺其自然,恰到好处,并行不悖的动态协调,是矛盾斗争,辩证统一的哲学范畴。声乐艺术之美总体来说是呼吸、共鸣、发声、吐字等和谐的结果,是歌者内心的体悟与情感外化在声乐审美上的“完美和谐??。在声乐教学的实践中笔者认为指导学生找准气息位置“深”与“浅”的“和谐”,声音运用“真”与“假”的“和谐”,作品表达“情”与“声”的“和谐”至关重要。      一、气息位置“深”与“浅”的“和谐”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之源,气息在经过声带后通过对声带的冲击使声带震动,从而实现发声。人们在生活中的哭与笑,声高与声低,声长与声短无不与气息息息相关。歌唱中音调的高低,力度的强弱,声音的婉转动听与否无不依托于强有力的气息支承。气息的“深”与“浅”是一对矛盾,在声乐训练实践中不可片面待之,气息的“深”“浅”得当直接关系到声音的质量好坏,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处理好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使二者达到“和谐”。   气息的训练伴随着声乐训练的始终,声乐练习的过程就是一个顺自然之气,承和谐之声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声乐艺术家必然具有巧用气、活用气的娴熟之功。在声乐学习中有这样两种学生,一种声乐学习者认为气沉丹田则灵,只要气息深一切问题似乎都解决了,所以拼命向下憋气,还认为越深越好。有的为了“压气”,面红耳赤,表情狰狞,声音发直。有的为了憋住这口难得的深入之气,用尽浑身的力量,导致肌肉僵硬,气息进得去,出不来,吸得深,用不上,甚至有的换气都不巧了。究其实质是,单纯的脱离声音去为了用气而用气,气息吸得太深、太多、太满,失去了应有的流动性,气息就像结了冰的水僵硬而不流动,使声音失去了推动力,干涩而僵紧,暗淡而无光;另一种情况则多发生在初学者身上,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握控制气息的方法,气息放不下,留不住,腰腹力量支撑不够,导致其位置过高,共鸣腔体打不开,喉头放不下,声音苍白无力,声嘶力竭。这两种情况都是气息“深”与“浅”的不和谐的表现。   在训练中应使学生树立气息“深”“浅”平衡协调的理念,掌握气息“深”“浅”和谐统一的方法,达到运气自如,气息通畅,音贴气而发,声托气而传,声音行得远,唱得美。一是要加强基础训练,锻炼好呼吸肌肉群,使气息沉得住,用得上,流得动,控制与流动运用自如。二是要合理的利用意念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欲向上,不忘下,欲向下,心装上”的辩证统一的气息“和谐观”, 运用辩证观点,解决矛盾,掌握平衡,做到气息深浅心中有数,利用“打开喉咙往回唱”的方法,用吸的感觉去呼,用吸的感觉去唱,把全身都沉浸在气息当中,使气息仿佛在体内往返不断地循环,形成一个顺畅的歌唱通道。三是不同的作品,不同的风格,气息深浅的运用要区别对待。婉转悠扬的民歌,大气豪放的西洋咏叹调,用气上显然深浅要求不一。      二、声音运用“真”与“假”的“和谐”      声“真”则声音结实明亮、浑厚深沉、刚劲有力,声“假”则纤细柔和、圆润水灵、轻盈飘逸。真声在发声机能上属于重机能,是声带紧闭在气息的撞击下发生整体震动而发,假声在发生机能上属于轻机能,是声带半闭在气息的冲击下发生边缘震动而发。在声乐演唱中过“真”则在高声区容易声嘶力竭,声音暗淡无光,迟钝不灵,过假则声音容易虚假无力,单薄苍白。在演唱实践中只有将真假运用得当,真中有假,假中容真,真假结合,做到声音运用的“真”与“假”的“和谐”结合才能具有中低音浑厚感人,高音明亮辉煌的艺术感染力。   实践中有很多学生真假声比例不当,“真”“假”不和谐的演唱比比皆是。有的学生尤其是女高音,为了获取声音的高位置,在训练中不分声区地用虚声唱,这样导致中低底音不厚,高音区只有位置没有声音,声音无光彩、不结实、没有穿透力,不能感染人,打动人。另一种学生也能意识到假声在声音运用中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演唱中将真声截然地分离,片面地认为中低声区则要纯粹使用真声,而高音区则要纯粹使用假声,这样导致真假声区连接明显脱节,“断裂”的痕迹明显。这些都是声音运用中“真”与“假”不和谐的典型表现。   笔者认为训练声音贯通“真”“假”,达到和谐统一可以从以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