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调控汽车产能两难境地
调控汽车产能的两难境地
上海汽车和南京汽车在2007年底签署合作协议后不久,“新南汽”在2008开年就传出了上汽将投资85亿元建设新南汽、并且规划了新南汽在2012年实现年产50万辆汽车的目标。
新年伊始,国内汽车业的热闹,也才开了一个头。不过,所有参加过2007年9月在天津举办的“200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的人士,还清楚地记得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所说的一番话,“中国现有生产汽车整车的能力超过1000万台,然而汽车业投资热度依然高涨,产能过剩已经显现。”“今后,为了避免过度盲目的扩张,对于新进入的汽车企业及其产品,国家将控制其准入的标准。”
张国宝对此的解释是,继力帆和江淮进入轿车领域之后,目前还有一大批候在门外的企业,其中包括广东东莞和马来西亚的跑车项目等。“如果不加以引导,潜在的产能过剩将会变成现实。”
不过,就在发改委大力强调汽车业产能过剩的同时,眼前的中国汽车企业和市场运行的状况,却传递出十分不同的信息,还有不少企业称,他们正为产能不足而犯愁。面对如此情形,对“产能过剩”的理解,或许还应该有更深层面的解读。
计划的“苍白乏力”
张国宝的提法是有调查数据支撑的。
中国的车市历经2004“寒冬”之后,汽车业在2005年被国家列入了产能过剩和宏观调控的候选名单。在此期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96.4%的32家汽车生产企业进行调查汇总,得出“我国汽车行业已经形成整车生产能力约800万辆,在建产能220万辆,建成以后累计将达到1020万辆,正在准备投资的产能预计为1000万辆”的结论,并上报国务院。
“我国汽车行业所面临的产能过剩,形势严峻,如果不对投资进行限制,‘十一五’末汽车产能可达2000X辆左右,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还多。”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就此建议说,“应该继续完善汽车生产项目的核准条件。”
紧接着,国务院以及发改委为此相继发布“针对性”整改方案。
然而,如果回头纵观中国现代汽车业的发展路径,就会发现,“产能过剩”几乎是汽车工业与生俱来的“顽疾”,时起时伏,一???如影随形,伴随这个产业的发展与成长。这其中,政府管理部门的绝大部分精力,似乎都花在与产能作斗争上。计划与审批、收手与放手几乎包含了管理部门对汽车工业管理工作的“精华”。
市场波动的历史,显示规划目标的参考价值在现实中往往变得苍白。从改革开放算起,上世纪80年代初,国民经济面临起飞,汽车工业遭遇的却是“封车节油”。1980年全国汽车产量为22.22万辆,1981年却减少到17.56万辆,产能“过剩”了21%。当时的《人民日报》还发表社论《严格禁止进口汽车》,对进口汽车要“横刀立马,斩尽杀绝”。按照“六五”规划,1985年的汽车产量为20万辆,也就是说,到“六五”末,汽车工业不增加任何生产能力,产能也是过剩的。
始料不及的是,汽车市场需求并不按照规划走,1983年即突破了24万辆,接着1984年、1985年又继续高歌猛进,增幅分别为31-8%和40.1%,“六五”末以44.34万辆报收,超过规划目标1.2倍。此外,两年中还进口汽车8.87万辆和35.4万辆。
在1986年,市场需求下降了16%,只有37.2万辆,而1988年又暴增37%,达到创纪录的64.69万辆。1989年和1990年,又连续下跌,“七五”末的产量规模仅为50.9万辆,比“八五”开局的1986年还减少了21%。
在此背景下制定的“八五”规划,提出产量规模达到100万辆,比“七五”末翻了一番,也算是已经相当“大胆”的计划了。但1991年和1992年连续增长T39%和49.78%,一举突破百万辆,提前3年实现了“八五”目标。1995年实际产量规模达到145万辆,超过计划目标45%。
“九五”计划的目标是:2000年全国汽车生产能力为280万辆,当年产量为270万辆,比“九五”实际规模又翻一番。但遗憾的是,到2000年,市场实际销售只有206万辆,低于规划目标23%!此时,人们在探讨没有完成规划目标的同时,产能过剩的警告之声迭起,一直持续到2002年市场“井喷”出现。
就在厂家“持币待购”的怨声未了,市场“井喷”爆发了,2002年以328万辆的市场业绩,汽车业再次提前3年实现“十五”规划目标。2003年444万辆,同比增长34%。这两年中,厂家最大的遗憾,就是产能不足而痛失市场。2004年所谓的“车市冰河期”以后,尽管厂家叫苦不迭,但最终还是突破了500万辆,增长了15%。2005年更达到570万辆,增长13%,距世界第二也就一步之遥。2006年达到720万辆,2007年是840万辆,预计到2010年,汽车产能将达到180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