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释义探讨.docVIP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释义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释义探讨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释义探讨-汉语言文学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释义探讨 □谢修天 周掌胜 一、引言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一句常见的俗语,在元明清通俗文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从字面上理解这句俗语,意思是“度量小的人算不上是君子,不狠毒的人称不上是大丈夫”。该俗语结构对称,具有互文性质,似可理解为:度量大、够狠毒的人才称得上真君子、大丈夫。这样一来,一方面说真君子、大丈夫应该宽容为怀,另一方面又说当以狠毒为本,前后语义矛盾,让人难以理解。因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时有学人撰文探讨,异见频出,众说纷纭。 第一种观点认为,人们之所以感到“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前后矛盾,是因为对“无毒不丈夫”的理解存在偏差。“无毒不丈夫”的“毒”不应理解为“狠毒”的“毒”,而应读作“度量”的“度”。这样,“无度不丈夫”中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来恰成“度量”一词,其本意有“宰相肚里可撑船”的意思。“量小非君子”与“无度不丈夫”两个短语组合起来就表示心胸狭窄、没有一定度量的人便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之意。后来可能由于平仄改变,口耳误传等原因才演变成“无毒不丈夫。”[1] 第二种观点也是从“无毒不丈夫”的“毒”字入手来进行论述的。这种观点认为,“毒”的本义是“厚”,在这句俗语中,“毒”字用的正是其本义。“无毒”即“不宽厚”,与上文“量小”即“气量狭小”之义完全相同。所以,“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使用了互文修辞手法的俗语,其完整意思应该是:气量狭小,不宽厚,就不是君子,算不上大丈夫。[2]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原本应作“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属于元朝以来产生的带有浓厚流氓文化色彩的民间俗语。正统儒家文化的维护者们试图通过同音替换的方式将“毒”曲解为“度”,将“恨”替换作“量”,于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就变成了“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但是由于原句生命力太强、影响太大,“毒”还是被保留下来,形成了现在常用的“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3]。 我们认为,只有追本溯源,对“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的产生和流变加以梳理和澄清,才能作出符合原意、令人信服的解释。 二、纵向探究“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古籍中最早出现的是“恨消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一俗语,它在宋元时的南戏《张协状元》中首次出现。 (1)(生)恨消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叵耐那贫女来京里,不问情由,冒犯下官。今日到此,我还见它后,说一两句好时,尤自庶几;稍更无知,一剑教死。和那神庙,一时打碎。张协为人非好,叵耐言语相撩拔。这回铲草不除根,惟恐萌芽春再发。 结合上下文的文意,可以推断出这里“恨消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意思是:怨恨消减了、不狠毒就算不上是君子、大丈夫,表达出做事果断、敢爱敢恨的决心,与后文“这回铲草不除根,惟恐萌芽春再发”恰相照应。此后的元杂剧中也不时可见到这句俗语。 (2)张虎上云:“恨消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自家张虎的便是。(《关云长千里独行》第一折) (3)常言道:“恨消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赵氏孤儿》第一折) (4)(刘云)史进,你那里知道,便好道“恨消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大妇小妻还牢末》第一折) 与此同时,“小”字取代“消”字,以“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为形式的俗语也出现了,而且出现的频率更高。 (5)常言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论这情理,教我如何容得他过?他妒我为冤,我妒他为仇。(《望江亭中秋切鲙》第二折) (6)(做忖科,云)不要倒好了他!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只把美人图点上些破绽,到京师必定发入冷宫,教他受苦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一折) (7)(王枢密上,云)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叵奈杨景无礼,他私下三关,擅离信地,夤夜将谢金吾良贱一十七口,尽行杀坏。(《谢金吾诈拆清风府》第三折) (8)(生)妇女,不识就里,结义的强如骨肉,吉凶祸福,好歹必替吾。越添怒,常言道:恨小非君子,果是无毒不丈夫。(《杀狗记》第二十四出) “恨消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与“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之所以在元杂剧等文学作品中同时存在,是因为“消”与“小”在读音和字义上有紧密的联系,互相替换使用就显得既合理又正常。从读音看,“消”“小”二字都属于宵部心纽字,声韵皆同。从字义看,“消”有“尽”与“灭”的意思,意义跟“小”相近。正如胡竹安所言:“消小声韵相同,调分平上,在两处义均可通。”[4]再加上俗语大多口耳相传,等到人们将之记录下来时,就可能出现种种不同的写法,但这并不会促使其含义发生大的变化。 通俗文学的快速繁荣,使得民间俗语的出现频率大为提高,不仅“恨消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恨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