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三大心理现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少年三大心理现状

青少年三大心理现状 ??“逝去的时光,如沙滑过指尖,留下的是空白,现在的日子,却是我最渴望逃避的。” ,“自己就像一张白纸上孤单伫立的火柴人,单调的线条,单调的黑色,无论怎么拼命用手势表达,流泻出的总是覆盖心灵的孤独,无论怎么拼命呐喊,从喉咙喷射出的总是淹没思绪的寂寞。”   很难想象,以上文字分别出自初一、初二学生的作文本上。不知从何时起,原本写满快乐体验的作文本,突然一下子被一种压抑的氛围替代了,其中充斥着香烟、酒精、死亡……据南京疾控中心对南京市13个区县、56个学校的7161名在校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南京地区中学生中患抑郁障碍的达到14.8%。现在的孩子,真的如此阴郁了吗?  现状一: ?责任来自家长和社会 ? 除了在写作时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外,青少年也确实把“并不快乐”的感觉付诸笔端。最近对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孩子认为自己并不幸福。 ?“现在的家长养孩子就像养宠物,不听他们的意见,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孩子的一切,但这些往往是家长的感情宣泄,并非孩子想要的。”这时,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自然会认为自己并不幸福。 ? 另外,家长在发泄自己负面情绪的时候,通常不会回避孩子。从小生活在“大人圈”里的孩子听到太多泄愤的话,就会对社会产生不满,体现在文字中也就是一种灰暗、消极的调子了。  其次,在某些作文大赛中,颓废、阴郁,让人不知所云的语句成为主流,而社会的浮躁又使得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急功近利起来,于是他们刻意模仿这种风格的文字。久而久之,整个人也容易朝这个方向发展。 ?只有“入世”,才能变得积极 ?文字上的改变并不难,可孩子们消极的心态该如何改变呢?  学校和家长可以配合起来让孩子进行一些体验活动。一个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做过这样的试验,给一个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却时常感叹自己郁闷的中学生50元钱,让他过了3天在外打工的生活。几天下来,他3次被辞、挨了3顿打,艰难地完成了任务,也从中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变得积极起来。   必须让孩子真正目睹、触摸社会,而不是关在屋子里闷头空发牢骚。当然,学校和家长在放手让他们体验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保护,并且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面对人生。 ?  另外,家长也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凡事多和孩子商量着做。而一些青少年的写作赛事,也应该转变思路,多倡导积极向上的写作模式,别逼着孩子往“抑郁”这个“怪圈”里钻。 ??? 现状二: ?  四成孩子有过轻生念头 ?  妈妈、爸爸,对不起!我没办法,我只能这样。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差学生,您和爸爸那么辛苦,我让您每天都生气……“这是一名13岁女生的遗书,而和她有一样想法的孩子在如今的学校里还大有人在。”有人曾在某小学的一个班级里做过调查,班里的54个人中,有2/3的人承认自己有过自杀念头。而在这个班里,还有两个孩子由于早恋问题被老师发现,告诉了家长,于是双双选择了自杀。???????? ?   同时,还有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已成高自杀率国家,其中,25%的被调查学生想过自杀。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则显示,19%的少年儿童自杀的原因是害怕受到惩罚,18%患有心理疾病,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最容易诱发自杀。 ?  现在的青少年中,自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首先,早恋问题是重要诱因。由于情感缺失,以及青春期对异性特殊的好感,很多孩子过早地迈入了“爱情”的门槛,而一旦两人之间的“秘密交往”被老师、家长发现后,孩子面临的往往是一顿臭骂、甚至责打,这时,他们很容易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  其次,学业上的压力也会让他们选择轻生。温方说,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学习好的孩子身上,因为他们通常背负着更大的压力,一旦由于自己的某次考试失利,没有得到别人的称赞或是预感到不会得到称赞,就会觉得“没面子”,继而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 ?  最后,人都是有死亡冲动的,一个成人在自杀前会有很多的顾忌,如妻子、孩子、父母等,这些因素有可能使他有了生存的勇气;而一个孩子则不考虑这些,尤其现在的孩子身上缺乏一种责任感。在他们感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很可能会不管不顾地选择自杀。   在国外,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接受到“生命教育”、“责任教育”;而在我国,这方面的课程显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温方说,作为家长和老师,有责任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生命的意义。这些教育完全可以贯穿在游戏中,比如,给孩子装上水袋,让他们扮成孕妇,真真切切地体验一下母亲怀他的时候是如何辛苦地过来的,也让他学着珍惜自己的生命。 ???? 现状三: ?  上百名青少年想变性   “老师,我快上初中了,我想以另一个性别进入新的集体”;“我不知道自己该是男孩还是女孩,我是该做手术还是该改变自己的行为?”……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温方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不时会接到孩子打来这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