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

2016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北宋的政治

* (春秋) (战国) 魏 蜀 吴 581年-589年- 618年 618年---907年 隋唐时期的主要历史特点是什么? 国家安定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融合,对外友好等。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时期。 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儿子恭帝即位仅7岁 北宋的建立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东京(开封) 建立事件: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960年 赵匡胤 1、宋朝的建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北宋结束五代 十国分裂局面 方针: 意义: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阅读P29相关史事“杯酒释兵权”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 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杯酒释兵权 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军事: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削弱宰相权力;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2)中央: (3)地方: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利;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影响: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通判的职权涉及到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 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实行监督。 宋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目的: 措施: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朝重文轻武,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武将平时不被重视,而带兵打仗收到牵制,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低下,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人科举考试图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措施:宋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影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3、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