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共43张PPT).ppt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共43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共43张PPT)

一、单项选择题 1. “踏破云山千万层,遍尝百草救苍生;心随长风化甘露,洒入民间是笑声。”这是后人为右图中的人物所作的一首诗歌。你知道他是谁吗?( ) A. 徐光启 B. 宋应星 C. 李时珍 D. 张仲景 C 【课堂练习】 2. “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医药学巨著 B. 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 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我国明朝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归纳列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诸于行动。 ③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学习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嘉峪关 1420 明成祖 宫城 宫殿 辉煌 官逼民反 汤显祖 牡丹亭 【学习提纲】 一 一 科技名著 1.背景: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 有突出的成就,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2.代表 (1)《本草纲目》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 规模宏大;附有药物形态图;对药物重新分类 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传播 作者 地位 特点 三位医学家或药学家的名字 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 汉末医学家(《伤寒杂病论》) 明代医药学家(《本草纲目》)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 作品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作者 宋应星 徐光启 特点 内容丰富,配有插图 内容全面,分类清晰 内容 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地位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 (2)《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图片素材 阶段思考 明朝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明朝时期,我国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范围,没有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2.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 一 一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目的: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修建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影响: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西:嘉峪关 东:鸭绿江边 特点1 特点2 嘉峪关 鸭绿江边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 明长城图 比较秦长城与明长城 起始地点有何不同? 嘉峪关 鸭绿江边 临洮 辽东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起止 建筑 作用 象征意义 抵御匈奴南下 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土筑 东段用条石和青砖,位置靠南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政治上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 2.北京城 (1)修建: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于1406年开始在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