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促进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策略.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效促进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策略

有效促进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   摘 要: 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例,从精心预设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有效捕捉学生思维是动态生成的关键;有效转换角色是动态生成的保障等方面探讨了有效促进高中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动态生成 有效促进 策略      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里充满着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呈现着流动美、生命美和创造美,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指在预设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在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境,自主构建数学活动的过程。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长。目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还是经常看到一些与动态生成不相和谐的现象,比如教师缺乏生成的意识,不能及时捕捉课堂信息,不能根据学生呈现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活动等。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捕捉信息,如何调控课堂教学,促进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正成为当务之急。   一、精心预设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   1.课前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形,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这并不表示可以摈弃“预设”。相比初中生,高中生的数学知识更加丰富,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对同一个问题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会产生各种想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精心预设,需要教师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做到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更好地实现动态生成。反之,如果没有课前的充分预设,那么即使课堂上出现了生成的信息,教师也不一定能感觉得到、捕捉得到,也不可能实现有效生成。   案例1:一节高三数学公开课教学片段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例题:已知双曲线方程为-=1,直线y=kx+与双曲线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k的取值范围。   (学生思考了2分钟,教师开始叫一个学生回答。)   师:请你说说解题思路。   生(小声地):先画出图形,再利用图形求解。   师:利用图形求解?没有别的方法了?   (学生没有反应。)   师:直线和曲线的交点坐标与它们的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全班学生仍是沉默。教师只好自己分析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始终不高。整节课的学习气氛始终不很热烈,经常出现教师自问自答的情况。学生思维基本上没有参与课堂,更不用说精彩的生成了。   其实,这道例题完全可以利用几何方法求解,因为直线y=kx+经过定点(0,),而斜率是变化的,相当于直线绕定点旋转,如果利用几何画板做出动画,就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直线与双曲线交点个数,然后利用方程组求出k的值,最后确定k的取值范围。图形是直观认识,学生容易感受到,学生的第一感觉是直线经过定点,直线绕定点转动。可能是公开课原因,教师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学生只是有了一点感觉,就被教师点到了,他只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了。当看到学生思路与自己的不一样时,教师慌了,赶紧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思路,致使一个很好的生成机会被浪费了,其原因就在于教师课前没有预设到学生可能会有这种想法,致使课堂上自乱阵脚,导致整节课的学习气氛都不浓,更不用说自主生成。如果课前估计到了这种情形,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了。   2.分析新旧知识的文脉,播下生成的种子。   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里,有一些知识前后联系比较紧密,已存在于学生认知结构中“最近”的知识,就成了匹配新知识的原型和生成新知识的种子。而有些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联系不大,需要教师从外部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引导性材料,才能促进新知识的有效生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恰当的学习材料,及时播下生成的种子,才能实现精彩的生成,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案例2:“平均变化率”教学片段   师:这是某市2004年3月18至4月20日每天最高气温的变化图,以3月18日为第一天,那么坐标轴上32、34各表示几月几日?   学生回答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认识了点A,点B,点C的意义。接着教师提出:3月18日到4月18日的温差达到了多少?4月18日到4月20日两天的温差达到了多少?   生1:15.10℃和14.80℃。   师:在短短两天内,温差达到了14.80℃,人们会感到气温变化很快!而3月18日到4月18日的温差是15.10℃,但人们却没有这样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生2:3月18日到4月18日气温每天平均变化情况为≈0.5(℃/天);4月18日到4月20日气温每天平均变化情况为=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