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课古文二则习题课件.pptVIP

2017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课古文二则习题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课古文二则习题课件

23 古文二则;1.走近作者 列子,名列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为《列子》,名篇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为“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品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者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2.主题解说 《伯牙善鼓琴》这则古文讲述了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音的故事,可以看出钟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郢人》这则古文,庄子通过匠石用锛子削掉郢人鼻尖上的白泥而鼻子一点没受伤,郢人面不改色的故事,来譬喻他和死者惠子之间的友谊,流露出对醇厚真挚友情的怀念。;3.结构图解;4.重点聚焦 师(1):“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这句应怎样理解? 生:伯牙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本句写了伯牙觅得知音的欣喜、快慰之情。 师(2):“郢人立不失容”说明了什么? 生:郢人信赖匠石,才能让匠石削去自己鼻尖上的污渍,并且在匠石的利斧挥动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匠石得以发挥卓越本领,郢人的信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赖,能产生力量;信赖,能创造奇迹。;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李陵《答苏武书》 【译文】人们的互相了解,最可贵的是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指朋友相交要知心。 【感悟】人们互相认识,贵在能够相互了解。而人们相互了解,贵在能够了解到对方的心灵深处。鲁迅赠瞿秋白一联中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即为知己,必定知心。;é ;D ;D ;7.翻译下列句子。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曲子每次演奏的时候,钟子期总能点明他的情趣。 (2)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匠石挥动锛子风声呼呼,郢人听凭匠石砍掉它。 (3)尝试为寡人为之。 请你试着为我做一次。;8.“知音”的本义为“能够听懂音乐的情趣”,后来引申为“知己”“知心朋友”,下面几句话语中都含有“知音”二字,请指出其在句中的意义为本义还是引申义。(填序号) ①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②“曲有误,周郎顾”,周郎可谓知音之人。 ③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崔钰《席间咏琴客》 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本义:____ (2)引申义:______________;用音乐表现的意境 ;11.“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钟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__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经过,路过 ;1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郢人把白泥涂抹在自己的鼻尖上,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一位名叫石的匠人用锛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2)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虽然如此,我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 14.庄子为什么要对“从者”讲这个故事? 庄子讲这个故事就是拿匠人石和郢人比喻自己和惠子的友谊,表达对朋友的怀恋和惋惜之情。;知道 ;C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原因罢了。 18.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 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参考译文】了解是困难的!人之所以称了解别人,并非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音容和笑貌;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的言论(或学说)的原因罢了。读他的书的人,天下比比皆是;理解他的言论的人,一千(人)中也不过一百(人);能懂得他有这样的言论的原因的人,一百个人中也不过有一个。然而天下的人都说:“我能读他的书,懂得他这样说的原因。”这是了解的困难。人们知道《离骚》是词赋的鼻祖,司马迁读了(他的)《离骚》,能够理解他悲愤的思想,是圣贤的人了解圣贤的人。如果不具备司马迁的心志,而想去了解屈原的心志,那么几乎是迷惑而无所得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