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小小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个仅有4万余人的山区小镇,全年工业生产总值竟高达45亿元。
出杭州城往西南,走完60公里的杭(杭州)千(千岛湖)高速公路,就到了宋朝诗人笔下的“潇洒桐庐”;出桐庐县城再西往30公里,就到了“中国制笔第一乡”分水镇。
看着眼前的繁华,你很难想到,在8年前,这里与国内很多山区边陲小镇几无区别: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土地贫瘠,没有矿产资源……然而,依靠家庭 小作坊、拖拉机和人力车,分水人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创造出了一种后来被理论界称为“块状经济”的发展模式。杭州市政府因此叫响了一个口号:“县市学萧 山,乡镇学分水。”
小商品大产业
一年可为每个地球人造一支笔
3月4日,汽车刚入杭州市桐庐县分水镇境内,一块硕大的灯箱广告映入眼帘:“欢迎来到中国制笔第一镇。”公路两侧,挂着各种招牌的制笔厂不断扑面而来。很多普通小楼,远看是住宅,近看才发现房前还挂着一块招牌:某某制笔厂。
陪同采访的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小程,给我们揭开了“制笔之乡”的传奇:1977年,杭州圆珠笔厂一对职工夫妇到分水镇探望当知青的孩子时,偶然发现当地用做柴火烧的小毛竹竿很适合做圆珠笔杆。在他们的提议下,儒桥村办起了第一家制笔厂。
如今,分水制笔已从最初一家一户的零星小作坊,逐步发展为遍地开花的“块状经济”。截至2007年底,制笔企业达到600多家,配套企业300多家,制笔机6000多台,产销各类塑料笔达到65亿支,实现销售产值28亿元。
分水很多制笔厂报价0.50元的圆珠笔,每支毛利仅几分钱。据说,早些年很多外地官员到分水镇考察,当他们听说每支笔不过是分厘效益时,都不禁 心凉半截。但分水人的看法是:不要瞧不起几分钱的利润,只要咬住小产品做大、盯住大产业做细,就会形成局部优势,成为富民、富村的法宝。
分水制笔有一条令人叹为观止的细分产业链。张家专门生产弹簧,李家专攻生产笔尖,王家专门生产模具……就是这样一条微利产业链条,聚集成了一个 年产值20多亿元的大产业。各种档次的圆珠笔、水笔、中性笔,三大类共2000多个品种,还催生了上百家原料供应商、制模企业和贸易公司。
一年产销65亿支笔意味着什么?分水镇镇长助理李辉毅说,它宣告分水实现了三年前“为全世界每人造一支笔”的宏愿,现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圆珠笔中,每10支就有4支是“分水造”。
全民创业
推开小院门都是制笔厂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张加任斜倚在门口,挥手指点车间里忙活的模具工人。初春的阳光洒在脸上,他眼晴微眯着。
张加任是个瘸子。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张加任还要在别人的怜悯或轻蔑的目光中生活,今天他完全可以抬起头来了。他有一家固定资产近百万的制笔厂,还有了妻儿。
分水制笔经济的崛起,改写了无数人的命运,张加任只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
李辉毅介绍,分水镇制笔企业有600多家企业,没有一家是政府投资的,全部都是当地农民自主创业。工厂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年产值数千万元,小的几万元。
陪同我们采访的小程,来自安徽省巢湖市,他对桐庐人的创业精神叹服不已:“这里的人个个都想当老板,兜里只要有几千块钱,就想着如何让钱生钱,就琢磨着如何创业。退一步来说,买股票买基金也行,总之不会轻易存银行。”
精益制笔公司总经理吴永成,从原杭州大学毕业后,到一家银行上班,一年后跳槽到江苏一家外企,又一年后辞职,用几万块钱办起了分水镇第一家广告公司。
分水镇街头,家庭作坊式的制笔厂仍有两三百家。每到假期,会有很多孩子坐在家门口组装圆珠笔――这活儿没什么技术含量,年过花甲的老人一天也能挣二三十块钱,就连街上开店的妇女没生意时,也以组装笔做“第二职业”。
在分水镇街头,我们努力寻找,就是没有找到棋牌馆。镇上最大制笔企业――新富制笔公司的老板娘说,白天老公在外面谈客户,她则在厂里抓生产,晚上老公继续在厂里盯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订单厂里就要关门,哪有时间打牌呀?”
历史学硕士毕业的李辉毅说,分水人“全民创业”是有传统的。改革开放前,这里的纺织业就远近闻名,家家户户都有几台织布机。
“我们湖北汉川市分水镇,老百姓致富愿望也很强烈,为什么没有像你们这样全民创业?”面对的疑问,李辉毅的回答充满思辨性:福祸相倚,一个有资源、交通、信息等优势的地区,可能并不利于创业氛围的形成。而浙江分水几乎没有任何优势,被“逼着”想办法。
小富“不安”
府带小企业主外出“受刺激”
1990年代中期的目标:1998年全国人均一支分水笔;1999年年初的新目标:2001 年全国人均两支分水笔;2002年初目标又改为:今后3 年全世界人均一支分水笔……分水镇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