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米莉.狄金森《暴风雨夜,暴风雨夜!》中隐喻概念空间分析
艾米莉.狄金森的《暴风雨夜,暴风雨夜!》中的隐喻概念空间分析
摘 要: 隐喻是诗歌意境的重要表达方式。本文采用隐喻概念空间的方法来分析艾米莉?狄金森的《暴风雨夜,暴风雨夜!》中的隐喻,从而理解诗人独特的认知视角和生活体验,以及隐喻在概念空间构建中的作用。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暴风雨夜,暴风雨夜!》 概念空间 隐喻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向后人展示了她独特的视角和凝练的内心体验。许多女性学者对于艾米莉的爱情诗进行了研究。肖之芳(2010)总结了诗歌集中爱情的表达方式和艾米莉对于爱情的渴望[1]。徐敬珍(2002)分析了艾米莉对于伊甸园在人间的观点[2]。刘玮(2011)采用认知文体学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3]。但是,以概念空间为诗歌隐喻分析框架的研究还非常有限。
1.隐喻与概念空间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最早对隐喻的作用予以肯定,并将隐喻产生意义的机制归功于比喻对象和被比对象之间的含蓄的对比或相似。但是,近年来语言学家对于哲学的发展,对隐喻产生的机制给予了新的解释。Lakoff和Johnson(1980)将隐喻的本质界定为通过另一件事情来理解、经验某事[4]。Fauconnier和Turner(200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概念合成理论(blending theory)。概念合成的原则是两个输入空间的信息有选择性地向第三个空间进行部分跨空间映射(cross-mapping),产生合成空间(blending space)。在合成空间内从两个输入空间提取部分结构,形成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从而输出隐喻本身和以此为依托的新的表达方式[5]。在这一框架之下,隐喻不仅是一个修辞方式,还是一种认知方式。诗人通过隐喻构建概念空间,进而拓展自己的语言,构建诗化世界,从而创造新的体验。
2.《暴风雨夜,暴风雨夜!》中的隐喻分析
《暴风雨夜,暴风雨夜!》是艾米莉诗集中颇有争议的一首诗。如果不了解艾米莉生平和作品特点,则会做出错误解读。有人在网络中将它直译成“狂野的夜”,这与狄金森的认知图式大相径庭。她标题中的狂野是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风雨交加的夜晚,从而将暴风雨肆虐、狂???大作的夜晚赋予人的情绪特点,作为下文意境的前奏。然后,她采用虚拟语气“―Were I with thee―”的形式,铺设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认知空间,从而进一步构造隐喻空间。
在第二节和第三节中,她把自己比作暴风雨中的船只,将moor和see比作爱人。基于这些隐喻,她缔造了狂风大作的夜晚,船只停靠在港的形象,与海面上风雨大作形成对比。船、moor和see是艾米莉十分喜欢的隐喻形式。在“Twas such a little-little boat”一诗中,她专门用小船为隐喻载体,写了小船东倒西歪地下了港湾。船的隐喻是微弱和敏感的自我。大海的隐喻在她的诗中出现了多次,其形象均是雄伟壮观,波澜壮阔,如“Twas such a little-little boat”一诗中,采用gallant sea,greedy waves。在“I never saw a moor”一诗中,艾米莉写道“I never saw a moor―,I never saw the Sea―”第二节中继续提道“I never spoke with God,Nor visited in Heaven―”两节诗的后半部分分别以“yet know I”和“yet certain am I”开头,来继续拓展自己对大海的迷恋。
在她的诗歌世界中,大海、船只等都有固定的概念内涵。《暴风雨夜,暴风雨夜!》虽然没有对于海进行其他的描述,但是通过对于大海的隐喻,以及狂风、海港、罗盘、海图等相关隐喻,在读者的脑中形成一个暴风雨夜,停靠港湾的小船的形象,从而让读者体会到像小船归港一样,爱情有所属的这样一种心灵体验。
3.隐喻概念空间的构造
诗歌隐喻空间的构造有着现实的基础。艾米莉?狄金森在离开学校之后,除了为了治疗眼疾曾经和家人出行,几乎很少离开家门,即使与最亲密的儿时伙伴,住在隔壁的她的嫂子Susan,也是仅仅通过便条联系。但是,在1958年到1961年之间,她给一位不知名的爱人写了三封信,被研究者称为著名的Master Letters(Leiter,2006)[6]。1861年,她创作了《暴风雨夜,暴风雨夜!》一诗。这就印证了在这一期间,她有明确的爱恋对象。
此外,艾米莉的隐喻概念有明显的时代的特点。她的概念空间的合成主要是两个隐喻,大海和小船。两个隐喻共同实现了隐喻的空间的建构。大海的隐喻概念空间的形成过程如下。输入空间1:男人。在刻板印象中,男人的特点是心胸宽广,保护弱小。输入空间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