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辉煌中国古代工艺美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五课 辉煌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三彩骆驼载乐俑 (驼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唐 骆驼立于一块长方形的陶板上,曲颈昂首,高大雄壮。骆驼背负平台,台铺花毡,四角各坐乐俑,二为胡人二为汉人。或弹拨或吹奏或拍击。仅存的乐器是传自波斯的四弦琵琶,它为左前方胡人持抱,但持抱和弹拨方式与今日不同,中立的胡人俑做歌舞状,神情颇生动 通高12.2厘米,口长19.6厘米,宽15.6厘米)汉 盒呈椭圆形,两端有耳,系两个大耳杯扣合而成,内装七个小耳杯,小耳杯也为椭圆形,其中六件相叠侧置,一件反扣。这套耳杯盒造型优美,设计精巧,大小套扣,聚散为整。充分利用空间,使用方便,便于保存,体现汉代人卓越的设计才能 盒及小耳杯内壁皆髹朱漆,外髹黑漆,并会以云气纹及几何图案,线条纤细圆转,红黑二色相映,显得分外精致华美 唐舞马衔杯纹银壶[1],这只唐代的舞马衔杯纹银壶,通高14.4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8.9-9.2厘米,重547克。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壶上的骏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马形象,《明皇杂录》记载,玄宗曾在宫中驯养舞马400匹,每年8月初,玄宗生日时,则给这些舞马披上锦绣衣服,按着“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板床旋转如飞,有时还让壮士把床举起,让马在床上表演,而少年乐工则站在周围为马伴奏。亦有诗描写舞马完成表演后的神态:“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棹尾醉如泥。”此壶的舞马形象正好与书中记载相互印证,是十分难得的文物珍品。 《联珠骑士猎狮纹锦》是唐代生产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丝织品。斜纹。在棕黄色底上,织白、绿、蓝、黑等多色花纹。[1]花型硕大,联珠圈直径达45厘米,珠圈外的辅纹是以小联珠圈为中心的十字对称忍冬。珠圈内,中央为一棵瑞果累累的生命树,上下各有一组对称的猎狮骑士,骑士隆鼻深目,胯骑翼马,回首射狮,马身上有“山”字和“吉”字,马鞍下无镫。色彩高贵沉稳,图案细腻准确,场景复杂,织造精密,雍容华美,气派不凡,是现存唐代传向日本的织锦中最为华美的一件。两骑士的容颜、冠帽、甲胄、翼马、马具、生命树、骑士与狮的动态等,又显示出与波斯艺术的密切联系,是中外艺术交流的结晶,也反映了唐代国力强盛,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开阔胸襟 绮地“乘云绣”,西汉,长50,宽40.5厘米,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黄色对鸟菱纹绮地,以朱红、绛红、浅棕、藏青等色丝线辫绣花纹,图案祥云缭绕,其间又有一个眼部夸张的凤头,凤身已同云纹相联,主题大约是凤鸟驾云飞翔。“乘云绣”的命名还是根据“遣策”竹简。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农地中出土,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 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形制雄伟,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当年村民锯下一只鼎耳,由于历史原因无法找到,现在看到的是后来补筑上去的,成为了一大遗憾。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