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伦理学说对教育研究伦理的启示
環境倫理學說對教育研究倫理的啟示
林建銘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投稿日期:96 年 5 月 2 日;修正日期:96 年 6 月 20 日;接受日期:96 年 6 月 25 日)
摘要
環境與生態的問題對人類的影響十分重大,環境倫理學關心此問題,教育研
究也應重視研究對環境影響的問題,對於環境倫理學如何與教育研究倫理關連是
個十分值得研究的問題;本研究的目的就在於闡釋環境倫理學的教育研究倫理觀
點;研究採用的是理論分析法,首先是蒐集環境倫理學與教育研究倫理的相關文
獻,然後闡釋出環境倫理學的教育研究倫理觀點;研究結果獲得七點教育研究倫
理觀點:(1)在侵犯他人或其他生物的利益時,隨情境要求調整自身的研究行為;
(2)考量自然界全體成員之利益;(3)對受到傷害的研究對象給予對等的補償;
(4)在研究對象與其所屬團體的利益衝突時,要以團體的利益為主;(5)以永
續研究的立場來面對研究場所,研究者要付費回饋研究場所;(6)注重研究場所
內每一成員的保護與關懷,避免干擾或傷害研究場所中的非研究對象成員;(7)
研究者要有生態社區的敏銳度,避免造成整個生態環境的破壞與傷害。
關鍵詞:環境倫理、研究倫理、教育研究法
1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科學教育向以行為主義、自然科學、客觀實證、量化研究為取向,研究方法
與工具主要是以實驗、問卷、調查、測量、測驗等。近年來對科學實證與客觀性
產生質疑,興起一股「質性研究」風潮。影響所及,科學教育也產生質性研究、
詮釋性研究,以微觀角度來研究科學教育問題,重視主觀的體驗與意義的詮釋,
強調深入的理解與詮釋。當前科學教育研究又有另一新取向-「行動研究」,是
一強調學校應有更多的自主權與責任去進行改進的研究;教師是研究者,要以研
究來改進教學、自編教材與課程設計。行動研究在科學教育與其他教育領域都受
到重視,這是實地研究與實踐取向的研究。此外,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研究也重
新受到重視(楊龍立, 2002)。隨著科學教育研究的變遷,各種研究方法紛紛被科
學教育研究者所採用,然而做研究不但要強調科學,也要重視倫理,違背研究倫
理的科學研究,可能獲得的並非科學知識,而是假造的知識。因此科學教育研究
及各類教育研究,皆應重視研究倫理。
科學研究使人類獲得科學知識,但因過分崇尚科學知識與科學研究方法,導
致了「科學主義」(scientism )的主張,卻有害於人文的研究與發展。科學主義
以自然科學為唯一的知識典範,主張科學至上而輕忽其他學科。但以自然科學所
創造的知識觀念來處理該學科的各種目的,來解釋、預測、與控制,當拿來應用
在真實的生活世界時,其結果無法完全如預期一般。當應用科學時,科學的觀念
如事物(events )、關係(relations ),都是用來滿足某些具體興趣的工具,科學觀
念往往缺乏人文意義與價值,而這些價值與意義經常與我們的許多目的期待有關
(林永喜, 1999)。此外,科學知識與技術的誤用時常造成環境與生態問題。這是
因為科技應用時,忽視了倫理問題的結果。因此應用科學研究成果,越來越重視
倫理問題。其中,環境倫理應是科學研究倫理的重要議題,環境倫理的觀點也應
納入科學教育研究及各類教育研究倫理中。雖然環境倫理學在國內的探討已受到
重視,但幾乎都著重環保與環境教育。由於國內的環保注重物種的保育,以及重
大開發案的環境影響評估,環境教育則注重環境破壞的介紹,以及節約資源、資
源回收的教導,各種研究對環境的影響衝擊,除了奈米研究開發的潛在汙染引起
注意外,至今尚未引起廣泛的討論,從環境倫理的觀點來看研究倫理的探討,目
前還是未受到重視。因此本文嘗試從這個觀點,重新考量研究倫理,以供教育研
究人員參考。
二、研究目的
本文擬就環境倫理學的三大取向-人類中心論、生命中心論、生態中心論的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