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护理心理学》课件技术方案.pptVIP

第七章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护理心理学》课件技术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护理心理学》课件技术方案.ppt

2.自杀前的心理特点 ①大多数自杀者的心理活动呈矛盾状态,处于想尽快摆脱生活的痛苦与涌动着求生欲望的矛盾之中。“生存还是死亡?” ②自杀行为多具有冲动性,常被日常的负性生活事件所触发,且自杀冲动常常仅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 ③自杀者在自杀时的思维、情感及行动明显处于僵化之中,拒绝及无法用其他方式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一少年,自幼受到外祖父母宠爱,称王称霸。在小学 时,曾被认为患多动症,但治疗无效。初中起逐渐有行为异常, 如将父母的东西私自藏匿,当父母从其室中寻获时,则坦然承认, 并表示今后改过,然后屡犯不改。问其藏匿原因,他讲不出。其 母为妇科医师。该孩屡次偷看妇科书籍的插图,但未有性行为。 在校不守纪律,恶作剧,说谎,将学校成绩报告单涂改。家中养 一鸽子,他对其异乎寻常地喜欢,吻之,为之洗澡,放学后即奔 回逗它玩。有时会指使妹妹恶作剧。吃饭时不顾别人,挑喜欢的 菜吃。他的母亲说他是个典型的自私自利者。曾试用药物治疗, 但无效。 4.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 特点是情绪不稳,易有行为冲动,缺乏自我控制。 (1)冲动型:或称爆发型人格障碍,特征是情感不稳定,常见愤怒暴发,导致暴力或冲动行为,在别人批评时尤易发生。缺乏自我控制,行为无计划性,不考虑后果。 (2)边缘型:除情感不稳外,在人际关系、自我形象、目的和内心的偏好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扭曲和模糊不清,常有持续的空虚感。强烈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连续的情感危机,可能以疯狂的努力以避免被人遗弃,并可能伴有一连串的自杀威胁或自伤行为。可见到不合适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的暴怒。 5.表演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 特点: 人格发育较幼稚,不成熟,好表现自己,做作 夸张,引人注意,被人视为“十三点”; 好依赖别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 情感肤浅.不真诚,情绪不稳定,往往有幻想倾向。 在应激状态下易发癔病。   主要特点: 特征为犹豫不决,过分循规蹈矩,吝啬小气;以十全十美的 标准要求自己而为之紧张烦恼,以致拘谨小心,自我怀疑;为了 工作,不顾乐趣和人际关系,要求别人按其方式去行事。 这类人容易发生强迫性神经症。 正常人虽也可有若干强迫现象,但不影响工作与社交能力。 6.强迫型人格障碍 7.回避型人格障碍 主要特点: 把社交中遇到无足轻重的事看作是对他的嘲弄;非常敏感是否有人奚落他,以致与人保持一定距离;经常因不能获得周围人的友情与肯定而苦恼;缺乏自尊心。 虽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隔离,但他希望与周围接触,这点是不同于分裂型人格障碍。 8.依赖型人格障碍 主要特点: 缺乏自信,把自己看作无能、愚蠢、自愿自己从属别人,任凭别人左右,如儿童时生活靠父母安排,成人时职业需靠配偶决定;为了获得别人帮助,不惜迎奉讨好,忍受配偶的虐待。由于缺乏独立活动能力,因此工作效能较差。   9.自恋型人格障碍 极端自我中心和惟我独尊的夸大想法,认为自己能力高强,才华出众,貌美超群,时时处处表现自己,需经常获得人们的爱慕与注意。当遇到挫折或受批评时,则愤怒害羞,自卑空虚。人际关系不好,不顾道德地对人诈骗,唯利是图,要求人们给他好处,但不尽自己的责任。视人好与坏,持两极化态度。跟别人缺乏情感交流。 10.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主要特征为用拖延、闲荡的方法故意使工作效率降低,实际上是有潜力的,但习惯于反对提高工作效率,以致长期的社交和工作效率低下。这类人常缺乏自信,对前途悲观。 如儿童有对抗性格、逆反心理者,容易发展为此型障碍。     人格障碍的心理干预措施:    重视妊娠期心理卫生,注意幼儿期和学龄儿童的心理卫生教育。一旦发现有行为障碍,要及时教育和纠正。   一旦确定为人格异常,应着力重建他们的心理和社会环境,不歧视他们,热情关怀、帮助他们,指导其尊重他人及自己。   药物治疗对人格障碍的某些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心理治疗比较困难,通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启发认识和分析自己的人格缺陷,强调性格是可以改变的,鼓励改造自己的性格及人际关系。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干预。 四、 性心理障碍     (一)定义 是指一组以性对象歪曲和性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又称性异常、性变态、性倒错、性歪曲。 (二)判别标准 1.其行为不符合当时社会认可的正常标准。 2.其行为对他人可能造成伤害(如诱奸儿童和严重施虐狂。 3.本人体验到痛苦。 应排除器质性精神疾病、精神发育迟滞及其他精神疾病伴随的性行为异常。 要与流氓和性犯罪相区别。 相对的标准 (1)性身份障碍:易性癖。 (2)性偏好障碍:异装癖、恋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