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桂堂破山明禅师年谱
双桂堂破山明禅师年谱
双桂堂本破山禅师年谱序
世间有条逼直路,只许自来自往,不许共来共往。才询津要,便落泥坑。认得真时,最防转首,直则步步到家,转则千歧万派,沿途巇崄,黑风迷目,性命张皇,不为魔欺,亦被佛夺。我生不幸,被经书把我卖在孔夫人家,半生辛苦,出门遇着这魔,唆我入玄门,卖与老君家,刚未抽身,又被如来拐去,认贼作媒,依仇为父。中途又被祖师摄来到金粟,被密云老贼一掌,回到西湖有醒。年来归家耕种,颇不犯人禾苗。今年偶到长水,又遇破山贼系密云子,知我心未稳,在将密果子钓我,告同密云,夺我枕子,几番欲获枕子,脚跟移动,幸得览苏长公三过堂帖,猛然汗流。嗟乎,只因妄认弟兄,翻成仇口,这厮原是孔子释迦老子那一夥边。这事不可商量,商量便错,是谓逼直路。偈曰:
骷髅劈碎法尘灰,喝退三千了不回。执把钢刀诛混沌,凭他魔佛叫哀哀。
明崇祯已巳岁胆山弟子???李灿敬书于嘉禾环碧堂中
嘉兴藏本破山禅师年谱序
窃观西来之旨,自诸祖而下,惟马大师为最盛,然后若非滹沱老,驱耕夺食,勦绝知见,直指一宗,其不流为教网理窟者几希。近得天童密老人单拈白棒,中兴济上,又得双桂破山和尚为嫡子,参究猛厉,认真向悬崖绝壁撒手翻身。故其寻常,纯用剑刀上事,任他魔来佛来,总不眨眼,一齐按下,虽有通身手眼,不觉心胆俱碎,无近傍处,呜呼,至矣!于逆行顺行,神出鬼没,更非常情所测度,岂与夫枯春上寻奇妙者,可同日语哉。法孙竹浪、野月二上人,奉师丈雪和尚之命,来禾刊老和尚年谱、塔铭,补入语录,因以示余,随喜一过,庆快平生,輙缀数语以序云尔。
康熙庚戌重阳日檇李约菴李道人施博拜题
双桂堂破山明禅师年谱
嗣法门人? 二祖印峦? 辑平山印绶? 编
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师生于四川顺庆府大竹县。姓蹇氏,本渝州忠定公后裔,父讳宏,母徐氏,娠师十有五月始诞,眉目挺秀,父母色喜,是年正月二十一日午时也。 二十六年戊戌 二十七年已亥 二十八年庚子(1600年)师四岁,形貌端正,七处平满,只是终日不语,父母疑其不慧,忧之。师尝语人曰:“父母谓我孩孺时发言最迟。” 二十九年辛丑 三十年壬寅 三十一年癸卯(1603年)师七岁,有邻士颂《金刚经》,至“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师随声学诵,父母惊且喜曰:“我子说话了也。”识者曰:“此儿不可测!” 三十二年甲辰(1604年)师八岁,入乡校,不以诗书为事,但喜多书上字,先生每加督课,而师仍书如故。 三十三年乙巳 三十四年丙午(1606年)师十岁,偶遇一僧,为说世出世间法,闻之甚喜。自此恒觅佛书,虽未深谙经意,然心中恍恍,若有契焉。 三十五年丁未 三十六年戊申 三十七年已酉(1609年)师十三岁,纳室某氏,人情世事,略不经心,父母责之曰:“汝不理家务,他日不知成个甚么人?”师曰:“看那泥塑木雕的佛,尚有许多人供养,何况男子志在四方,乌可限定耶。” 三十八年庚戌(1610年)师十四岁,父母相继而背,师偕兄哀痛迫切,尽殡葬之礼。嗣后,每以出尘之念白兄,兄不许,师志终亦不改。 三十九年辛亥 四十年壬子 四十一年癸丑 四十二年甲寅(1614年)师十八岁,时常婴病,自觉世间俱属无常幻境,乃远涉名山大川。一日忽归,遂将妻室安置毕,兄以师为不肖,视如路人。师愈喜游历,更不思归。后尝语侍者曰:“我在家时,已作行脚僧了。” 四十三年乙卯(1615年)师十九岁,诣本郡佛恩寺,礼大持律主为师。持视师志气轩昴,英资出类,命名海明,号旭东,如日轮东升,照天照地之意。按师行实云:我十九岁时,于壁间见誌公禅师《劝世歌》,予读至“身世皆空”处,不觉坠泪。至夜获一梦,如四山相逼,中间只有一路,一僧对予颂偈云:“欲脱娑婆去苦緾,急须精进莫贪眠,声声只把弥陀念,自有莲花托上天。” 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师二十岁,持圆寂。闻延福寺慧然法师讲《楞严经》,往彼听受,至“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自谓我出家,原为生死,生死岂不是轮转意?若不受轮转,毕竟要知常住真心。知常住真心,则不受轮转。遂将楞严十卷熟读,于“七处征心,八还辩见”文中,恍有入处。诣室请益法师,但以因缘开示,不能决疑。呈偈云:“我为生死来出家,何须更算海中沙。无常杀鬼卒然至,锦绣文章乱似麻。”于是飘笠出蜀。 四十五年丁巳(1617年)师二十一岁。荆南遇一禅客,同行抵蕲水吴王庙,患痢疾,同行别去,无人相顾。偶有居士张稜溪者,见师虽病,眼光射人,遂延至家中,以药调理。三月余病愈,乃辞谢。 四十六年戊午 四十七年已未(1619年)师二十三岁,住黄梅破头山三载。按《行实》云:每看古人言句,如银山铁壁,誓愿住山,力究此事。行至黄梅破头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