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列夫·托尔斯泰.pptVIP

第十三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列夫·托尔斯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列夫·托尔斯泰 在俄罗斯文学中,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更为内在地近似、同时又更为对立的作家是没有的。 如果说托尔斯泰的生活宛如地下涌泉纯洁的清水,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就像火一样——这一股火焰从原始地下深处喷射出来,却混合着岩浆、灰烬、令人窒息的恶臭和浓烟。——梅列日科夫斯基(1865-1941) 一、生平与创作 1、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二、两大师与艺术境界 “批判现实主义”?怎样的“现实”? 现实之为神秘与神秘之为现实 视觉艺术(“陌生化”)与听觉艺术(“复调”) 肉体质感与精神浮雕 自然与城市 狄德罗:艺术就是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或从不平凡中发现平凡的能力 三、大师到底在想什么? 1、《战争与和平》时期的托尔斯泰 包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祖霍夫、库拉金四大家族在1812年卫国战争前后的变迁 安德烈·包尔康斯基 皮埃尔·别祖霍夫 娜塔莎·罗斯托娃 奥斯特里兹战场 爱伦 共济会 农民士兵普拉东 阿纳托尔 罗斯托夫 库图佐夫 陈韵琳《“战争与和平”中的心灵成长与救赎》 安德烈是因着恨上战场的。天意让他二度重伤生命垂危。这次他赫然发现那勾引娜塔莎的阿纳托尔跟他一齐受到重伤,他在尚未认出他以前,还曾经因着一齐受苦而伴同他落泪。这件事撑开他的胸襟,看到爱的浩瀚是可以与仇人一同受苦彼此安慰。于是他想念娜塔莎,他渴望有机会让她知道他不再恨她、饶恕她了。上帝给了他机会,但也是娜塔莎的善良给了她自己机会。娜塔莎没有想到她舍掉财富换取军兵生命的行动,竟然使她有机会跟安德烈见面。于是他们成为夫妻。安德烈饶恕了娜塔莎,并发现自己比从前更爱她。娜塔莎呢,则是从这深刻的爱中,终于明白了单凭感性直觉无法判断出来的爱的深度 。 托尔斯泰是自发性的大师 卢梭《忏悔录》对他影响“巨大” 以自然反社会、反文明 “高贵的野蛮人” 自发性的神秘的力量 月夜 老橡树 2、《安娜·卡列尼娜》的探索 自发性取了另外的名字:安娜的爱情 利用安娜批判社会,他同情安娜 但当安娜的欲望越过道德和责任界限时,他又批判安娜 为何托尔斯泰对人自发性的欲望如此恐惧? 《童年》中的尸体与恐怖的小旅店之夜 对镜自照 列文藏起手枪 人生真正的敌人:死亡和虚无 必须得解决这个问题 3、从前期到后期的托翁与《复活》 克服死亡和虚无的方法是什么? 《伊万·伊利奇之死》 《主人与雇工》 《谢尔盖神父》 《天国在你心中》 善就是上帝 复活就是人性自发的善行对兽性和色欲的战胜 涅赫柳多夫 马斯洛娃(卡秋莎) 4、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断裂”与《地下室手记》(1864) 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 发现了“自我”的秘密—— “为了使我能够得到安宁,我会立时用一戈比把整个世界卖掉。是让世界消失呢还是让我喝不上茶?我要说,世界可以消失,但要让我随时有茶喝。” 舍斯托夫:“《地下室手记》,这是撕裂心灵的可怕号叫。这一号叫发自一个曾经使自己和别人深信生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底层的人服务,而现在突然醒悟他一生都在撒谎,都在作假的人的肺腑。以前他一直认为是命运安排他来从事伟大的事业的。现在他突然感到,他一点也不比别人更好,他很少有任何思想,就像一个平常的凡人一样。” 悲剧的哲学 很清楚和容易理解,藏匿于人类中的恶比包医百病的社会主义者所想象的要深得多,没有一种社会制度能避免恶,人的心灵不会改变,不合理的罪恶源自人的心灵本身。最后,人的心灵的活动规律还很不清楚,科学对其很不了解,它们很不确定和神秘,所以说不可能有医生,甚至不能有最后的评判者,而只存在道出‘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那一位。 ——陀思妥耶夫斯基 5、《罪与罚》中的问题 拉斯柯尼科夫 马尔美拉陀夫 索尼娅 我可不可以越界? 为了行善可以作恶吗? 启蒙还是忏悔? 人神还是神人? 《群魔》中基里洛夫 上帝折磨了我一辈子 1824 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给娜·德·冯维辛娜信 我向您谈谈自己,我是时代的孩童,直到现在,甚至(我知道这一点) 直到进入坟墓都是一个没有信仰和充满怀疑的孩童。这种对信仰的渴望使我过去和现在经受了多少可怕的折磨啊! 我的反对的论据越多,我心中的这种渴望就越强烈。可是上帝毕竟也偶而赐予我完全宁静的时刻,在这种时刻我爱人,也认为自己被人所爱,正是在这种时刻,我心中形成了宗教的信条,其中的一切对我说来都是明朗和神圣的。这一信条很简单,它就是,要相信:没有什么能比基督更美好、更深刻、更可爱、更智慧、更坚毅和更完善的了。不仅没有,而且我怀着忠贞不渝的感情对自己说,这决不可能有。不仅如此,如果有谁向我证明,基督存在于真理之外,而且确实真理与基督毫不相干,那我宁愿与基督而不是与真理在一起 《卡拉马佐夫兄弟》 电影剧照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