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歌德与曹雪芹作品比较研究——少年维特之烦恼与红楼梦比较.docVIP

doc歌德与曹雪芹作品比较研究——少年维特之烦恼与红楼梦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oc歌德与曹雪芹作品比较研究——少年维特之烦恼与红楼梦比较

歌德与曹雪芹作品比较研究——《少年维特之烦恼》与《红楼梦》比较 No.19,2O09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2009年第19期 歌德与曹雪芹作品比较研究 《少年维特之烦恼》与《红楼梦》比较 胡翠琴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64) 摘要:歌德与曹雪芹同是18世纪的伟大文学家,他们的代表作品又同是表现青年才俊的悲情人生,然而因作家生活 的地域环境,文化背景,成长经历等因素的不同,两部作品在悲剧结局,反映主题,环境氛围,体裁和叙述视角等方面也存在 一 些相异之处,就此展开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少年维特之烦恼》;《红楼梦》;主题;叙述视角;比较研究 中圈分类号: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252—02 曾经产生了国际影响的第一部德国文学作品《少年维 特之烦恼》给年轻的德国诗人歌德带来了世界声誉;《红楼 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作品中高度的艺术技巧使其 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品巾两个鲜活的人物, 类似的悲惨结局,让我们不由地将这两部年代同为十八世 纪的名着放在了一起. 《少年维特之烦恼》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而又精神苦闷 的形象——维特,他不愿与封建贵族同流合污但又忧虑,烦 躁不安,想从爱情中得以解脱但最终失败而走向自杀.维 特的悲剧是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他代表了德国正在觉醒 的青年一代,他们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摆脱封建桎梏,但又 缺乏斗争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迷惘苦闷烦恼.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通过以贾府为 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的兴衰变化以至崩溃,揭示了封建社 会必然结束,封建贵族阶级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主人公 宝玉是孤独的叛逆者.他否定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背叛封 建阶级,绝望而又无力补天,听不到人民群众愤怒的呼号, 想追求理想但理想又是那么朦胧,所以也是苦闷,烦躁的, 找不到光明的前途. 两部作品相比较而言,都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他们 是不同国别,不同作家在具体历史阶段对人物命运真实再 现的作品.他们性格,命运中所表现出的相似性本身就是 一 种历史的必然.在此基础上再来看以下几个方面,则更 富于比较的价值和意义. l悲剧结局不同 同样是一位少年的爱情,同样是爱情与婚姻的分离,却 有着都很符合逻辑的不同结局.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 当主人公维特力图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时,等级森严,追名逐 利的官场和贵族社会使他遭到了难以容忍的冷遇和鄙视, 他愤而辞职.才能无法施展,感情无处寄托,思念将他驱回 到心上人绿蒂身边,然而绿蒂已和好友阿尔波特结婚,维特 在爱情中无法自拔,最后派仆人向阿尔波特借手枪结束了 自己宝贵的生命. 《红楼梦55中,贾宝玉是一个真正的叛逆者,毁僧谤 道,不喜读四书五经,赞成物不平则呜;他冲破媒妁之 言,和同样叛逆的林黛玉相爱,并大胆诉肺腑.他目睹 身边的一个个女儿的悲惨遭遇,心力交瘁,心中留下了不 可抚慰的创伤.后来他选择了避世的道路——出家做和 尚,归隐于荒山野庙之中.不可否认,贾宝玉的出家是一种 逃避,但也是一种觉醒,虽无奈却是一种无声的控诉. 前者是爱而不能,宁可自杀,把等同于生命的爱情与生 命一同结束;后者是爱而不能,便远离爱情,甚至远离产生 了爱情的尘世.这里不能不提到中国几千年来主流文化对 人民的深远影响.中国古代的文人受中庸思想的浸染, 在绝望之余多选择中间道路,出家,归隐即是;而外 国的文人,艺术家,一般易走极端,不是自杀就是与人决斗, 这正是中西文化差异使然. 2反映主题不同 《少年维特之烦恼》和《红楼梦》两部作品虽然都取材于 现实的人生经历,以爱情为主要内容,但涉及的主题却有很 大差别.《少年维特之烦恼》写爱情,同时表现了自然,生 命,爱情三大主题,相互交融,构成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入理 解.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 教育.他多情善感,能诗善画,是个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青 年,依靠父亲的遗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围绕他的 社会却充满着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习气.保守腐败的官 场,庸俗屈从的市民,趋势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 断发生冲突,而他又陷入绝望的爱情中,这一切使维特再也 无法忍受,最后产生了告别尘世以求解脱的念头,走上了自 杀的道路,自己吹熄了生命的残焰.作品以浓郁的诗意和 喷涌的激情宣泄了维特的痛苦和绝望,勇敢地表达了觉醒 的德国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摆脱封 建束缚,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 《红楼梦》也写爱情,却写出了社会,历史,文化,人生, 作者简介:胡翠琴(1982一),女,教育硕士,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助教. 一 252~ NO.19,2009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2009年第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