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教材)中医学8版导论13级本科.ppt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五)近现代—坎坷中发展中孕育着新的腾飞 清朝中后期-民国时期,中西文化大碰撞,中医学的发展处于坎坷之中,面临生存危机。但仍有发展,中医学院、中医学会、中央国医馆等。 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党和政府重视,理论临床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中医学发展的法律保证 1958年毛泽东指示“中国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82年“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正式载入宪法。 1986年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强调“中西医并重”。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颁布实施,中医药发展步入标准化建设。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和“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2009年4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三、中医学摄生及预防医学思想 中医学历来重视预防,强调“防患于未然”。 如:《素问.四气调神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药之,乱已成而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一)未病先防 1、调摄精神,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于健康。 《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一)未病先防 2、调节饮食,劳逸适度 认为日常的饮食起居和劳逸对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主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反对“以酒为浆……起居无节”。 3、适应四时气候变化 要根据四时气候的不同,采取相应措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英华成秀;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 意,若已有得。 (一)未病先防 4、锻炼健身 “五禽戏”,导引,后世的太极拳、八段锦等,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对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一)未病先防 5、预防疾病 隋唐时代,对于瘟疫采用隔离措施。 宋元时(十六世纪),预防天花的“牛痘”之原型—人痘已在中国出现,开创了人工免疫的先河。较英国琴纳氏1796年发明牛痘至少早250年。 用熏、蒸等法如苍术、雄黄烟熏以消毒防病。 (二)既病防变 若病已发生,则应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既有的发展与传变,此即“既病防变”。 (二)既病防变 1、早期诊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上工治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 (二)既病防变 2、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难经77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 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此即“先安未受邪之地。” 四、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 培养了大批硕士生和博士生。科研方面获得部级以上的成果5000多项。 我国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5个医学项目:断肢再植、骨折、烧伤、急腹症、针麻,其中骨折、烧伤、针麻则是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 中医药既对一些慢性病、疑难病、老年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等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在急性传染病的防治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病毒性感染疾病方面,如SARS、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禽流感等,中医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实践证明是有效并有可喜研究前景的。 四、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 总之,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思维方式在临床上的优势互补,二者的结合会一直进行下去,直至现代科学的进步足以解析中医学所记录的医学现象的机制时,才会发生根本的变革。 中医药走向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卫生部门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医药已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现已有中医、针灸机构5万余所,中医师2万余人、针灸师10万余人。 概 述 一、中医学的概念 二、中医学是科学 三、中西医学比较 四、中医学的学习方法 四、中医学的学习方法 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理论体系,中医和西医虽然有些解剖名词相同,但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却是完全不同的理论。 1、学习中医学,一定要按照中医传统理论学习和记忆,建立中医思维,不可以西医观点来衡量中医,套用中医。 概 述 四、中医学的学习方法 2、学好哲学,培养中医思维能力:哲学是各门学科的思辨基础。中医药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下教材 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period1.ppt
- (七年级下教材 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period2.ppt
- (七年级下教材 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period3.ppt
- (七年级下教材 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period5.ppt
- (七年级下教材 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period6.ppt
- (七年级下教材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Unit11 Section B 1a-1e.ppt
- (七年级下教材 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Section A 1.ppt
- (七年级下教材 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Section A 2.ppt
- (七年级下教材 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Section B 1.ppt
- (七年级下教材 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unit12a.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