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文化对藏地传统民居聚落形式的影响费下载.docVIP

藏传佛教文化对藏地传统民居聚落形式的影响费下载.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藏传佛教文化对藏地传统民居聚落形式的影响费下载.doc

藏传佛教文化对藏地传统民居聚落形式的影响 摘要:藏传佛教文化是我国西藏地区的主要宗教信仰。藏族人的生活中到处充斥着藏传佛教的种种。藏地民居以及藏地聚落形式,都受到藏传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本文根据藏传佛教文化内容,简单分析了它对藏地民居以及藏地聚落形式的影响。 关键词:聚落形式民居藏传佛教 一、影响民居聚落形式的因素 “聚落①”一词古代指村落,“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汉书沟洫志》。近代则指一切居民点,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影响聚落形式的因素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按照这种二分法原则又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等。 1.客观因素对民居聚落形式的影响 客观因素也可以视作自然因素或物质因素。从旧石器时代的人居洞穴选址来看,远古人都会选择避风向阳的洞穴作为住所,以有利于保温、防潮。到了原始农业时期,人类对环境居住条件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和理解。但人类建造房屋仍然遵循一个共同原则,即坐北面南,背山近水。此时人类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既没有阶级奴隶思想也没有封建迷信思想。聚落形式完全是根据自然法则而产生的,因为只有顺应自然法则,人们才会获得舒适的居住环境。 经过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我们今天造房选址时仍然延续着“坐北面南,背山面水”这一法则。并且这一顺应自然的法则深深的影响着我国建筑风水学说。在我国风水看来,作为宅基应是“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也;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成形象也;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⑴。这段话实际是说,选宅基地应选择地势、气候、自然景观皆宜的场所。 由此可见,客观因素对民居聚落形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主观因素的形成,也是受客观因素影响的。 2.主观因素对民居聚落形式的影响 主观因素也可视作人文因素或精神因素。如果说客观因素决定聚落形式,那么主观因素将对聚落形式起到修正因子的作用。主观因素会让聚落构成元素——住宅本身——形成一种统一风格,而让住宅群形成一个有序整体。 我国发现的最早聚落②是以一种“向心式”的形式构成。其构成要素是聚落边界环绕聚落的壕沟,聚落中心的“大房子”,以及以”大房子”为中心散布的住宅。到了仰韶文化后期,类似部落联盟总部的大型建筑代替了“大房子”成为聚落的中心。上述这种“向心式”的聚落形式,从远古时期一直沿用至今。聚落的中心通常是宗教信仰或政治活动的中心。这类中心有时位于聚落的地理中心,有时则在他之外。庙宇、祠堂、鼓楼等,甚至一口水井,都可能成为这样的聚落中心。《周易》记载,“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井,居其所而迁”。由于当时的人生活离不开水井,所以“井”就成了人们的图腾和信仰,被人们崇拜,因此村庄聚落都是以井为中心建造。又如“市井”一词,《管子小匡》曰:“处商必就市井。”是说当时人的商业活动也是围绕井来进行的。 藏族人信奉佛教,藏族民居聚落就是一种以佛教建筑为中心的“向心式”形式。而在聚落中,寺庙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建筑,以示其地位尊贵。本文将简要介绍藏传佛教文化对藏族地区民居形式和聚落形式的影响。 二、藏传佛教文化概述 1.藏传佛教的历史由来 藏传佛教③始于7世纪中叶,当时吐蕃王朝的创立者、第一任吐蕃赞普④松赞干布(617—650)⑵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经。松赞干布建大昭寺和小昭寺以供奉两尊佛像,后又派遣使臣吞米桑布札⑤到印度学习佛法和梵文。吞米桑布札归国后创建了藏文,并开始用藏文翻译梵文佛经。同时,松赞干布立法要求人民信奉佛教,自此佛教文化开始在吐蕃社会传播。时至吐蕃第6任赞普赤松德赞(742—798)⑵时期,赤松德赞遣使臣邀请印度僧人寂护⑥、莲花生⑦入藏传授佛法,并由寂护主持建设桑耶寺,为贵族藏人剃度。至此,藏传佛教三宝“佛、法、僧”齐备。时至吐蕃第10任赞普赤德祖赞(804—836) ⑵时期,赤德祖赞兴建乌香多寺,制定七户供僧的规定,规定每7户平民负责供养1位僧人的生活,并且第二次修订藏文,统一制定译字条例。这次文字改革对翻译梵文佛经工作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之后的一个多世纪(842—978),藏传佛教进入了“黑暗时期”。赤德祖赞的兴佛政策和把吐蕃王朝的军政大权交给佛教僧人的做法,引起了信奉苯教⑧的贵族权臣们的不满⑶。贵族们谋害了赤德祖赞,拥立朗达玛为赞普,展开了大规模的“灭佛运动”。 朗达玛政府“灭佛运动”一百年之后,佛教文化由原西康地区和卫藏地区再度传入,藏传佛教开始复苏。而后藏传佛教传入青海、四川、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