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设计.doc.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短文两篇》教设计.doc

《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能力目标 1.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情感目标 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会搜集资料、处理信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 教学难点 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录音机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名言,两篇短文作者的有关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方法1:名言导入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同学们知道是谁说的话吗?而知识又从何处而来?如果我们不了解,那么就来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英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 方法2:由学生搜集的名人读书故事导入。 方法3:由中学生学习现象导入。 有很多同学,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抱着这样的想法:学习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是为了应付学习和考试的任务,或是死抠书本中的文字,机械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这些读书学习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个小短文,看看许多出名的大家是怎样论述读书问题的。 介绍作者: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论说随笔文集》初版于1597年,最初只收入10篇。书出后风靡一时,因此培根生前曾多次再版重印,次都有增删修改。到1625年培根去世前一年印行第四版时,全书已扩大为58篇文章了。 在这些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中,培根讨论了题材相当广泛的人生问题。他以一些精妙的格警句,提炼概括了丰富深刻的生活哲理。黑格尔曾指出:“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像,有力的机智彻的智慧”、“他的著作充满最美妙、最聪明的议论”,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 二、整体感知 第一步:听录音,粗读 要求:小声朗读课文 1.掌握下列字词: 轻鄙bǐ 炫耀xuàn 狡黠xiá 掩饰shì 挑剔tī 2.给每段标好序号,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细读 要求:大声朗读课文 1.在本文名言警句下划线标记,制作名言警句卡片。 2.梳理文章结构,编写本文写作提纲。 第三步:品读 要求:细心默读课文 1.找出比喻论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2.找出举例论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论求知”、“论读书”、“论学问”三个标题哪个最恰当,为什么? 总结:本文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论述了求知目的、方法及其作用。 第一部分(1—5段)论述求知的目的。 第二部分(6—9段)主要论述求知的方法。 第三部分(10—11段)主要论述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鼓舞人们去求知。 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思考: 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后,让部分小组陈述探究结果,教师点拨补充: 1.读书要与经验互补; 2.要讲究读书的方法; 3.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 三、问题探究 1.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 2.分小组合作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交流解决。 3.进一步探究——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的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过渡: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么理解的。 邓拓(1912~1966年)笔名马南邨,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早年从事新闻工作,曾主持编辑出版5卷本《毛泽东选集》(晋察冀版)。解放后,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后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不久,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撰写《三家村札记》杂文。“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打成所谓“三家村集团”,身心受到极大摧残,1966年含冤去世。1979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著有《邓拓散文》、《邓拓文集》、《邓拓诗词选》等。 四、让学生默读《不求甚解》一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1.请分析《不求甚解》的结构层次。 该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宗明义,先提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义。首先,指出“一定要好好读书”,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要“会意”;再次,具体解释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一戒“自负”,二戒“固执”。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结束),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