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整版采区设计说明书
摘 要
本设计以在云冈矿收集的资料为基础,以《煤矿开采方法》,《煤
矿安全规程》,《采煤概论》,《煤矿地质学》,《通风安全学》,《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毕业设计大纲》和《毕业设计指导书》等资料为依据,进行了采区生产系统的设计。
云冈矿井田内共有3#、9#、15#三层可采煤层,煤层总厚度9.77m,本设计煤层为3#,煤层厚3.786.10m,平均厚5.23m,含夹矸1-3层全区可采厚度变化小,可采性指数为1,厚度变异系数为24.7%,属稳定煤层。顶板岩性为厚层灰黑色的粉砂岩,底板为黑色灰色粉砂岩。
(二)构造
井田构造形态总体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在单斜基盘上发育有次一级宽缓褶曲和16条落差5m以上断层及22个陷落柱,井田南北构造特征各异。
1、南部褶皱构造区
在井田中部赵家山、河底村一线以南,短轴背向斜发育,断层少且落差小。
⑴乔家沟背斜:位于井田东南界外的乔家沟煤矿至613号孔间,轴向近南北,轴部较平缓,向北倾伏,延伸长度1800m。
⑵柳树底向斜:位于35号孔和柳树底村,32与640号孔之间,北段轴向北60°东,向南至杜寨村转为北30°东,东翼倾角10°~14°,西翼倾角6°~8°,延伸长度3000m。北东端延入井田1000m。
⑶柳树底背斜:位于柳树底向斜西侧,轴向与柳树底向斜平行,西翼8°~10°,东翼4°~6°,延伸长度2000m左右,井田内延伸1300m。
南区除发育上述褶曲外,还伴生有F11、F12、F13、F14、F15、F16等6条落差5~14m的小断层。
2、北部断层褶皱构造区
在赵家山、河底村一线以北,断层多,落差一般大于15m,褶皱稀少,主要构造有:
⑴F1断层:亦称王报断层,东北自慈林山煤矿、庄头村经望云煤矿北穿过丹河。由北王庄村至本井田后为第四系覆盖。勘探中经电探确定其断层线位置,并经钻孔资料与零星露头的研究对比得以确定。为走向北50°~60°东,北西下落的正断层,落差在井田外的50号钻孔与王报大庙间为50m,630、47号孔间为30m,在井田内柏枝庄北200m见断层走向为北75°东,倾向北西,倾角74°,估计落差15m,向西部消失。井田内延长800m。
⑵F2断层:位于F1南500~900m,相对北西下落,井田内走向长约1200m,经电探发现后由井田外635、645号孔控制,落差东大西小,为15~20m,延伸至井田内落差变小,为10m。
⑶F3、F4断层:走向相互平行,为北55°~70°东,由西向东相距200~300m,倾向相反构成地堑。北面F3断层自后河村南由落差8~12m向东至624号孔落差增大至13~15m,整个断层延长3500m,井田内1800m。
F4断层始自616号孔山梁,在623号孔见断层,落差12m。624号孔附近落差14m,延长1800m,向东第四系覆盖。不过从整个地堑空间位置看来,应以F3断层为主,F4断层是派生的支断层,它们与F2断层构成其间的地垒。
⑷F6断层:亦称松村山北断层,在沟北村北,走向东西,倾向北,倾角71°,落差12m。644号孔东转为北60°东,落差20.3m,5号孔处走向北65°~70°东,倾向北西,倾角75°,落差10~6m,消失于627号孔附近。断层全长2000m。
(三)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太行山中南段西侧,西侧的王龙山,为沁水与丹沟的分水岭,北部的丹珠岭大保头山为浊漳河南源与丹河的分水线,井田内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的低山丘陵,最高在井田中部,标高为 1130m,最低在柏枝庄村东南的635号钻孔处,标高为881.35m,最大相对高差为248.65m。在标高950m以上多为基岩出露,沟谷发育,沟谷呈树枝状展布,在标高950m以下,则为黄土丘陵区,黄土覆盖较厚,悬崖陡壁发育,大部分开垦为梯田,河床两岸为黄土和近代冲积层。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地,Ⅰ级阶地高出河床1~2m,Ⅱ级阶地高出河床5~8m,Ⅲ级阶地高出河床15~25m。
本区主要河流为丹河,纵贯井田东部边侧。较大的支流有高良河及杜寨河,高良河延入井田北部,杜寨河延入井田西南部,总的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丹河常年有水,最高洪水位高出河床约3~3.5m,至南部大同高庙山断层带,全部漏失于奥陶系石灰岩中。杜寨河流量不大,至南部许家沟全部漏失于奥陶系石灰岩中。成为间歇性河流。
井田以北有釜山水库,库容量为295万立方米。在井田西北枣河村有一干水库,库容量为25万立方米,井田西部的沟南村有一干水库,库容量为15万立方米。
(四)气象地震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平均年降水量为557mm,最大为640.7mm,最小为446.7mm,雨季集中在7、8、9三个月;平均年蒸发量最大为2089.2mm,最小为640.7mm,平均为1364.5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5倍左右。历年最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