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阅读25诗词曲五首赤壁课件》初中语文人教版2013年第3版八年级下册_1
诗 词 曲 五 首(第一课时) 《赤壁》 《山坡羊 潼关怀古》 赤 壁杜牧折 戟 沉 沙 铁 未 销,自 将 磨 洗 认 前 朝。东 风 不 与 周 郎 便,铜 雀 春 深 锁 二 乔。 资料一:元至大三年,张养浩上疏《时政书》批评朝政, “一曰赏赐太侈,……五曰土木太盛,……”。虽然非常切合时弊,却为皇帝不容,被罢官,下令不准起用。 资料二: 英宗皇帝要在宫廷内制造 “鳌山”,张养浩以为不妥,写了一道《谏灯山疏》,英宗十分生气,后来虽然表扬他直言敢谏。这让张养浩想到了《时政书》的遭遇。于是:辞官退隐。十年间,朝廷七次邀请,都被拒绝。 资料三:《元史·张养浩传》载: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 * 八年级下册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主讲教师 南海区狮山镇官窑第二初级中学 康妙玲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四月》 (《诗经 小雅》) 哀而豁达 哀而悲壮 哀而气愤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名相杜佑之孙。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杜牧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他有绝世才华、巨大的政治抱负,却处于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情怀。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必要的铺垫。 全诗最精彩的句子是哪两句,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把诗歌的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 不好,这样写就太直白了,而诗是讲究意境和含蓄的。本来的“铜雀春深锁二乔”,就很含蓄地表达出如果没有东风相助,东吴就灭亡了的意思,因为二乔一个是孙权哥哥孙策的妻子,一个是周瑜的妻子,这两个人都被曹操所供养在铜雀台,东吴自然是灭亡了。 杜牧的咏史诗,能抓住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一环,破旧立新,独抒己见,借古讽今,英气逼人,被后人称作“二十八字史论”。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争取成功。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杂剧,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是元代散曲名家中极少数做过高官的汉族人之一。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此曲便为当时所做)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