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寒兰高效离体培养系统的建立及诱导试管成花的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
寒兰高效离体培养系统的建立及诱导试管成花的研究
可行性报告
课题名称:寒兰高效离体培养系统的建立及诱导试管成花的研究
申请单位:南昌大学
主管部门:江西省教育厅
联系人:陈克燕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学府大道888号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8日
“寒兰高效离体培养系统的建立及诱导试管成花的研究”课题组
二00六年十月八日
寒兰高效离体培养系统的建立及诱导试管成花的研究
可行性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试管开花即在组织培养的条件下,通过人为措施调控培养材料组织分化的方向,诱导其在试管内开花。第一次关于试管开花的报道是1946年我国学者罗士韦在培养菟丝子的茎尖时发现有花的形成,从而导致了人们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诱导花芽形成的研究。目前已有叶子花(三角梅)、青蒿、矮牵牛、烟草、石竹、印度蓝茉莉、何氏凤仙、石斛nutrient diversion hypothesis)和多因子控制模型(the multifactorial contral model)。总结调控开花时间决定基因的环境因子主要有光周期和春化作用(即低温对开花的促进作用)[6、7],而有研究表明,植物对春化处理的环境信号应答途径可能是通过茉莉酸途径;一些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春化作用;激素的比值决定组织与器官是否分化成花芽也已为许多实验所证实。由于高等植物开花基因的表达受光照、温度、有机营养、无机营养、碳氮比、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环境因子调控,而组织培养最大的特点就是环境条件完全是人为调控。所以可以在这种离体和完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实现观赏植物的试管开花。
研究表明,植物离体成花的规律与整体成花规律是基本相似的,而组织培养具有研究材料来源单一,无性系(克隆)遗传背景一致;经济方便、效率高;条件可控、误差小;生长快,周期短,重复性强;可进行周年试验或生产等优点,因此被大量用于成花研究。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体系已成为研究植物形态变化、生理生化反应和进行遗传改良的良好载体,并且将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因此,建立一个稳定的高效的离体培养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诱导试管成花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经过组织培养得来的寒兰试管苗移栽到大盆中,通常要经过4-5年的营养生长才能开花,这样不但形成商品苗的周期长,而且需要投入大量栽培设施以及管理费用,因此,不利于寒兰快繁技术的推广和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通过试管成花技术可提早知道育种后代的花色、花型等性状,就能有目的的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就可以大大地缩短育种周期,降低繁殖成本,使育种工作更具目的性。其次,兰花试管开花可实现瓶内杂交,由于兰花试管开花不受季节的限制,这就为不同季节开花的兰花品种或是花期不遇的兰花品种之间的杂交成为可能。还有,由于开花的试管植株本身就是很好的商品,可直接进入消费市场,目前市场上已有试管观赏兰花商品出售,虽然没有花也大受欢迎,如能开发出开花的试管兰花,会更受消费者欢迎。本项目是兰花长期系统研究工作的重要阶段,该实验体系的创建将为进一步对中国兰进行杂交育种,提高育种可见度,缩短育种时间,扩大杂交亲本的选择范围,加速兰花的繁殖,产生商品试管兰花,满足市场需求,保护野生兰花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利用高效的离体培养系统和诱导试管成苗的程序为技术平台,研究植物离体成花的机理,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是现在农业生物科学的重要技术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组织培养技术正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利用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植物种类已达到近1000种,其中木本植物达200多种,并且在不断的增加。组织培养和工厂化生产技术在花卉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这些技术在发展名贵花卉品种和产业化开发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等植物开花机理问题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是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而且开花机理研究的任何显著进展对生产实践有巨大的指导意义。第一次关于试管开花的报道是1946年我国学者罗士韦在培养菟丝子的茎尖时发现有花的形成,从而导致了人们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诱导花芽形成的研究。目前已有叶子花(三角梅)、青蒿、矮牵牛、烟草、石竹、印度蓝茉莉、何氏凤仙、建兰、春兰、石斛及竹子等植物诱导试管内成花获得成功,有的还获得了有效的试管种子,并正在对一些引起植物试管成花的因子及开花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报道认为,竹子试管开花诱导是否成功与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都有直接的关系,其中培养基中的BA、BAP及椰乳等对诱导开花十分重要。耿飒等在青蒿试管苗开花诱导中筛选出了实验室条件下诱导青蒿开花的光周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