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沙沉积构造及其形成原因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岸沙沉积构造及其形成原因探讨

海岸沙丘的沉积构造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探讨 ——以秦皇岛市海岸风成沙丘为例 祁兴芬 (德州学院地理系,山东德州 253) 关键词:海岸沙丘 层理构造 形成原因 1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自山海关至滦河口,海岸呈NNE—SSW向延伸,长约123.5 km,该地是我国北方海岸沙丘发育最好的.沙丘区主要分布在昌黎县内,称为黄金海岸。 该地区处在半干旱地区,沿岸陆域宽阔、地势低平、海滩宽缓,强劲的向岸风使海滩沉积物向岸搬运而形成海岸沙丘。滦河携带大量的沙质沉积物入海,为海岸沙丘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强风和干旱季节一致性是研究区海岸风沙发育的重要条件。本区为大陆性的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气候比较干旱;同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8月,而此时刚好平均风速较小;而除夏季外,其余各月降水量较少,空气湿度小,尤其是3—5月,9—11月为大风和较大风季节,平均风速大(表1)。大风季节正是降水最少或较少的干旱季节,这更有利于海岸沙丘的发育,风对于松散碎屑沉积物的搬运能力是很强的。 表1秦皇岛气象站各月降水、平均风速对比图(1962-1963) 2 沙丘层理的类型及成因分析 2.1板状交错层理 25-34°,称高角度板状交错层理。34°,所以该倾角最大30°左右,但由于特殊的湿度条件,海岸沙丘中也可见到倾角39-42°(比加雷拉等,1969)。 由于风成沙丘具有发育良好的滑动面,沙丘迁移时,沙沿着滑动面崩落,形成发育完全的纹层。前积纹层是大尺度的,一般呈直线形,倾角较大,与层系界面(再作用面)以30°左右相交 (图1),通常见到的是前积纹层的视倾角。5-6m的剖面上所见到的前积纹层厚 0.9-3mm,有时一个纹层的上段比下段薄一些。3个沙丘剖面中,纹层最厚者为2.8mm。10-20m,可见到若干个前积纹层组(图1),反映风向的往复和风速的频繁变化,一个前积纹层组(即一个层系)之内,各纹层厚度基本相当,倾角基本一致,反映它们是在一次大风中沙丘进积的结果。10-50cm不等,反映一次大风沙丘前积的距离,据此可推断古沙丘。 界面又称再作用面,是切割前积纹层组的不连续面,是风成沉积的重要特征(叶治铮等,1985;陈刚等,1988)。1),这主要反映主风向较强烈,又反映每次风速和风时间不同。 1 前积纹层组和再作用面(据照片1解释) 2 加积楔状上收敛纹层素描图(据照片2解释) 图3 楔状加积下收敛纹层素描图(据照片4解释) 2.3 平行层理3-10°有时倾角只有1-2。1-3mm或4mm,由分选好的细砂组成,层理清晰。 结论: 参考文献: 1. 《渤海湾地质》,1985。 2. 《风砂地貌与治沙工程学》,吴正等著。2003,科学出版社。 1985。 4. 《秦皇岛海岸研究》1988。 5. 《中国沙漠与海岸沙丘研究》,吴正著。1997,科学出版社。 1984,科学出版社。 陈刚等。1987,7(2):12-21。 RESEARCH ON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 AND Formation reason OF THE AEOLIAN DUNES ——AN example FROM THE AEOLIAN DUNES IN THE FIELD OF QINHUANGDAO Qi xing-fen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Shandong 253023, China) Abstract:High-angle tabular cross-bedding and low-angle wedge cross-bedding are generally found on the cross-section of dunes. Reaction surface can be found always because of wind direction and velocity changing. Key words: coastal wind-induced dune; sedimentary character; formation reason 附: 照片1 高角度板状交错层理(2003.10摄) 照片2 板状交错层理(2003.10摄) 照片3 楔状交错层理上收敛(2003.10摄) 照片4 楔状交错层理下收敛(2003.10摄) mm cm/s 月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