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结构与发展特点
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与发展特点
[摘要]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15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99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内部结构可分解为四个维度:社交主动性、亲社会性、语言与非语言能力以及社交障碍。(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小班到中班阶段,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无显著差异。(3)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幼儿;同伴交往;结构模型;亲社会性;社交障碍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7/08-0070-05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日益重视,初步揭示了早期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短期与长期影响。目前,幼儿同伴交往研究已经成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与自己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人的交往过程中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能力的总和。目前有关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结构的研究并未取得一致性结论,各国研究者主要将控制和移情作用或归属感作为交往的基本能力,此外行为灵活性和社交放松性也为一部分研究者所重视。有研究者提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内部结构包含三个部分:社交主动性、同伴拒绝和消极的同伴回避。吴放、邹泓(1999)则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内部结构分解为攻击性、助人以及同伴喜爱程度。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研究还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主要集中在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特点和性别差异上。如,Goncu(1993)和Denham(1991)㈣认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在此过程中,小班到中班是增长的加速期,中班到大班增长缓慢。关于同伴交往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者普遍认为女孩的同伴交往能力和同伴关系显著优于男孩。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研究已较为丰富,但研究者对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内部结构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对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研究还??少。因此,本研究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内部结构可分解为哪几个部分;(2)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具有怎样的分布状况和发展特点;(3)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上海市的示范园、一级园和二级园中随机抽取15所幼儿园,再分别从每所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随机抽取2名幼儿,共抽取了199名幼儿作为研究样本。幼儿按所在年龄班(小、中、大班)和实际年龄(3岁、4岁、5岁)两种方式分组,研究样本的具体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
在正式编制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问卷前,我们分别对上海市示范园、一级园和二级园的20名教师和20名幼儿进行了有关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特点的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合Howes(1987)编制的《同伴交往能力教师评定量表》、William(2007)编制的《同伴交往能力评定表》以及张元修订的《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研究者提出假设,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内部结构分为四个维度,即社交主动性、亲社会性、语言和非语言能力以及社交障碍。在此基础上,研究者编制了《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问卷》。该问卷为封闭式问卷,由被试幼儿所在班级的教师负责填写。问卷共20题,内容涉及研究者假设的四个维度,采用Likert五等级量表,选项从“总是”“较多”“一般”“很少”到“从不”,分为五个等级。其中,除了“社会障碍”维度的题目为反向记分(分值越高,该幼儿社交障碍越大,同伴交往能力越弱)之外,其余维度的题目均采用正向记分(分值越高,该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越强)。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分半信度为0.82。
(三)数据整理与分析
研究者运用SPSS11.5、AMOS5.0进行数据录入、管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结构建模、差异检验、方差分析等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结构维度
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用AMOS软件建立因素模型,以确定同伴交往能力的最佳因子数(见表2和图1)。
通常情况下,检验一个模型是否合理需要参照一些拟合指数,如CFI、IFI、NFI、RFI以及RCMSEA。其中,若CFI、IFI、NFI、RFI的取值落在0~1之间并大于0.85则可认为该模型拟合较好:RMSEA是近似误差均方根,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数,当RMSEA低于0.1时表示拟合较好,低于0.05时表示拟合得非常好。由表2可知,本研究理论模型中CFI、I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