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立体几何高考题解法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道立体几何高考题解法研究

一道立体几何高考题的解法研究   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理科)立体几何解答题,是一道难得的好题.我对此题解法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与大家交流于后.   题目(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理科)第19题):如图1,四棱锥中S-ABCD,A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BC=2,CD=SD=1.   (Ⅰ)证明:SD⊥平面SAB;   (Ⅱ)求AB与平面SBC所成角的大小.   为了行文方便,对两个小题的解答,分成两部分分别给出.第(Ⅰ)问共列6种解法,依次用证法1.1到证法1.6进行编号;第(Ⅱ)问共列六类11种解法,六类依次用a至f六个字母编号,11种解法依次用解法2.1到解法2.11进行编号.全文设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为θ.   1.第(Ⅰ)小题的六种证法   证法1.1:如图2,在Rt△BCD中,BC=2,CD=1,所以DB=,又因为SD=1,SB=2,所以BD=SD+SB,故SD⊥SB.取E为AB的中点,联结DE,因为AB=2,所以BE=1,又CD=1,所以CD=BE.由AB‖CD知CD‖BE,故四边形BCDE为平行四边形.又BC⊥CD,所以四边形BCDE为矩形,故有DE⊥AB,DE=2.在Rt△ADE中,求得AD=。显然△SAD也是直角三角形,故SD⊥SA.这样便有SD⊥SB,SD⊥SA且SA∩SB=S,所以SD⊥平面SAB.   证法1.2:如图2,在△CBD和△SBD中,SB=CB,SD=CD,BD=BD,所以△SBD?艿△CBD,因为CB⊥CD,所以SD⊥SB.取E为AB的中点,证法1.1证得DE⊥AB,故AD=BD,又SD=SD,SA=SB,所以△SBD?艿△SAD,所以SD⊥SA,所以SD⊥平面SAB.   证法1.3:如图2,证法1.1证得四边形BCDE为矩形,因而DE⊥AB,DE=2.在等边三角形△SAB中,SE⊥AB,SE=.由SD=1,SE=,DE=2得DE=SE+SD,所以SD⊥SE.又由AB⊥DE,AB⊥SE和DE∩SE=E,可知AB⊥平面SDE,所以AB⊥SD.于是既有SD⊥SE又有SD⊥AB,所以SD⊥平面SAB.   证法1.4:如图2,证法1.3证明AB⊥平面SDE,于是平面SAB⊥平面SDE,交线为SE.同证法1.3证得SD⊥SE,由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SD⊥平面SAB.   证法1.5:如图3,取、、为一组基底,由条件||=||=||=2,⊥,<,>=60°,可知?=0,?=2×2×cos60°=2.因为=+=-+,由||=1得,||+||+||-2?+?-?=1,从中解得?=3.所以?=(-+)?=3-4+1=0;?=(-+)?=0-2+×4=0,因此SD⊥BS,SD⊥BA,故SD⊥平面SAB.   证法1.6:如图4,以B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B-xyz.由题目条件可知A(0,2,0),B(0,0,0???,C(2,0,0),D(2,1,0),设点S的坐标为(x,y,z),则有=(x,y-2,z),=(x,y,z),=(x-2,y-1,z),由||=2,||=2,||=1用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得方程组x+(y-2)+z=4x+y+z=4(x-2)+(y-1)+z=1,解得x=,y=1,z=,即得S的坐标为(,1,).于是,=(0,2,0),=(,1,),=(-,0,).所以?=0+0+0=0且?=-+0+=0,所以SD⊥AB,SD⊥SB,又AB∩SB=B,所以SD⊥平面SAB.   2.第(Ⅱ)小题的11种解法   a.在斜线AB上选一点,求它到平面SBC的距离,再求斜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进而求得线面角.   解法2.1:如图5,设点A到平面SBC的距离为h,下面用三棱锥体积变换法求h.易求S=,由于SD⊥平面SAB,SD=1,因此V=S×SD=显然S=S,故V=V.因此V=V=V=V=.由SD⊥AB,AB‖CD得,SD⊥CD,所以SC=.容易求得等腰△SBC的面积S=.所以V=S×h=.由=解得h=,故sinθ==,所以θ=arcsin.   解法2.2:如图6,同证法1.3可证明AB⊥平面SDE,所以平面ABCD⊥平面SDE,交线为DE.作SF⊥DE于F,则SF⊥平面ABCD,故SF是点S到平面ABCD的距离.在Rt△SDE有SF==.所以V=S×SF=.下同解法2.1用体积法可求出点A到平面SBC的距离h(略).   解法2.3:如图7,同解法2.2先求出点S到平面ABCD的距离SF=,再求点E到平面SBC的距离,进而求得θ.由于ED‖BC可得DE‖平面SBC,故E到平面SBC的距离等于点F到平面SBC的距离.由SF⊥平面ABCD,得SF⊥BC.作FG⊥BC于G,联结SG,则BC⊥平面S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