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骈散之争看关于《昭明文选》选录标准讨论.docVIP

从骈散之争看关于《昭明文选》选录标准讨论.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骈散之争看关于《昭明文选》选录标准讨论

从骈散之争看关于《昭明文选》选录标准的讨论   摘 要: 《昭明文选》在中国古代骈文与散文的分离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沈思翰藻”说为骈文奠定了文坛的正宗地位。《文选》的选录标准与后世的骈散之争有重大干系,特别是持骈文正宗论的学者,纷纷通过对《文选》选录标准的辨析,从而确认骈文的地位。本文以骈散之争的历史眼光,梳理阮元、刘师培、章太炎等学者对《文选》选录标准的论证,并探讨了《文选》的选录标准及这种论证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骈散之争 《昭明文选》 选录标准      一      《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文学总集,选录了自周代至六朝梁代七百余年间130位知名作者的700余篇作品,怎样从浩瀚的文章中“略其芜秽,集其清英”,选择出这些文学作品呢?这就关系到《文选》的选录标准问题。《文选》的标准,是由萧统的文学观决定,还是由总集的体例决定?萧统对“文”的定义是怎样的?他的文学观是如何影响到《文选》的选录?怎样解释《文选序》的选录标准与《文选》实际选择不一致的问题?以上关于《文选》选录标准的讨论是非常复杂的。应该看到的是,作为一部在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选,《文选》对文学的定义和判断标准,与后世文学史中的骈散之争密切相关。通过对《文选》选录标准的辨析,学者们有的希望重建骈文正宗说,有的试图推翻骈文在文坛中的权威地位。关于《文选》选录标准的论证,在骈散之争的历史环境中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在此具体探讨这个话题。      二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发现骈文和散文经常处于此消彼长、互相压抑的关系中。“上古文字,兼有奇偶的美趣,并无骈散的歧视”。例如骈文的坚决拥护者阮元的《文韵说》,就对《诗经》的诗序评价说:“子夏此序,文选引之,亦因其有抑扬咏叹声音,且多偶语也。”再如《左传》、《礼记》、《道德经》中,虽然是散文的写法,但均多用韵比偶之词,可见当时还没有骈散分离的文体意识。两汉时期,骈散已有分离的迹象。魏晋六朝时期,随着“文”“笔”之说的盛行和???文学形式美的重视,骈散的分离变得明晰起来。《文心雕龙?总术》曰:“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这时的文笔之分只重形式上的分别,后期就开始注意文笔性质的差异,以萧绎《金楼子?立言》篇为代表,它指出以情灵摇荡流连哀思者为文,善为章奏善缉流略之流为笔。综合起来看,六朝时期对文笔的区分,实际上开启了骈文和散文的分离。有韵的、文辞优美的、能给人带来情感满足的作品,被纳入“文”的行列,可以看作是对骈文的要求;无韵的、思想性较强、教化读者影响时政的作品,被称为“笔”,可以算作是对散文的要求。   萧统《文选》在骈散分离的过程上起了重要的作用。《文选》遵循总集的体例,以集部作品为编选范围,并以“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来选录作品。因此基本摒除散文的部分,主要选录骈文的作品进入《文选》。从此奠定了六朝以后文人对于“文”的狭隘观念,自六朝至隋,骈文始终被视为文坛正宗。但经过长时间的盛行,骈文的弊病逐渐暴露了出来,唐代韩愈、柳宗元掀起了第一次古文运动,以单行的文体、极力模古的文章,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宋代文人推崇韩愈的文章,苏轼曾赞道:“文起八代之衰。”北宋第二次古文运动开展以后,骈文势力趋衰。宋、元、明时期,散文独霸文坛。清代承继几千年文学的余绪,骈散文都迎来自己的盛世,在文坛上交相辉映,成为文体演变史中的奇观。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关于骈文与散文正统地位的争论。      三      清代后期至民国初年的骈散之争,演化成桐城派与文选派的一场论证。桐城派以方苞、姚永朴、姚永概兄弟为代表,强调文道合一,推崇程朱理学,以散文为文体正宗。文选派以扬州阮元、刘师培为代表,研习《文选》,在文学特质论上认同俪词韵语,以骈文为文体正宗。文选派在为骈文正本清源的过程中,离不开对《文选》选录标准的辨析。代表人物是阮元,他主张“文”即是用韵比偶,这一观点有两大理论支柱:一是他所谓的“沈思翰藻”说;二是《文韵说》。将“沈思翰藻”作为《文选》的选文标准,是阮元的创见。他着重解释了“翰藻”的含义,以此来论证骈文的合法性。   首先,他为“沈思翰藻”找到了古代的依据。这一依据是孔子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对文的重视显然是对文采的肯定。“孔子自名其言曰文者,一篇之中,偶句凡四十八,韵语凡三十有五”,这里可以看出既然孔子认为“奇偶相生、音韵相和”之文才是“文”之“正体”,那么《文选》对“文”的要求也应该是“奇偶相生、音韵相和”,这是阮元对“沈思翰藻”的理解,也是对骈文标准的阐释。其次,解释《文选》选入没有押韵脚的文章的原因。阮元在《文言说》、《文韵说》中进行了补充说明。既然“沈思翰藻”的内容是用韵比偶,那么怎样来解释《文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