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第4课《风筝》教学课件.ppt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4课《风筝》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确: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由北京的冬天景象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 第二部分(3—10段),叙述故乡“风筝事件”的经过。 第三部分(11、12段),由故乡的春天再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6、全文12节,可以分为几部分? 记叙的顺序 7、本文采用的是哪一种记叙顺序? 顺叙 倒叙 插叙 倒叙 分析第一部分 1、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此段有何作用? 明确: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严冬肃杀的气氛,烘托“我”悲哀的心情。 作用:开篇点题,引出回忆,定下感情基调。 2、既然基调是悲哀的,为何“故乡的风筝时节”却写得很温和、鲜明? 明确:1、交代了惊异的原因。 2、使往事的温和与现实的寒威互相映衬,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的心情。 3、为什么说看见 “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明确: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 “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 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4、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重点分析第二部分 1、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②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经历: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①我的一件往事:少年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 向来不爱 嫌恶 没出息 最喜欢 呆看出神 惊呼 高兴得跳跃 笑柄 可鄙 2、在第三段中划出我和弟弟对风筝的态度。 张着小嘴 对 比 弟: 我: 明确:“多病”、“瘦得不堪”,形象地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多病的小兄弟的外貌体态;“张着小嘴”“呆看着”“出神”,以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显现小兄弟凝精会神、仰头长时间看放风筝的神态;或“惊呼”、或“跳跃”的动作描写,更是形象逼真地写出小兄弟喜欢风筝到了极点——即便自己不能放,也如痴如醉的动作。 3、弟弟是个怎样的小孩,作者用了哪些语言和方法描写他的? 形象 描写词语 描写方法 弟弟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多病 瘦得不堪 外貌 瘦弱 天真 活泼 张着小嘴 呆看着 出神 惊呼 跳跃 神态 动作 * 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简介作者 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华盖集》等16部。 鲁迅的作品集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写于1921~1922年的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代表作。 写作背景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21岁时的鲁迅 朗读课文 积累字词 bǐ 可鄙 筝 蕾 堕 丫杈 掷 伶仃 嫌恶 肃杀 诀别 zhēng lěi duò chà zhì língdīng wù sùshā jué 憔悴 qiáo cuì 什物 惊惶 瑟缩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惩罚 添刻 shí huáng sèsuō nüè shù huǎng yì chéng tiān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伶仃: 憔悴: 嫌恶: 笑柄: 可鄙: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孤独,没有依靠。(风筝数量少) 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色彩暗淡) 厌恶。 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令人鄙视。 形容忽然醒悟。 积累字词 整体感知课文 不是 1、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 线索 2、“风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3、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还处在什么社会吗? 1925年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4、作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由什么引发而写下这篇文章?作者回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什么故事? 中年 北京 风筝 小时候 家里 不许弟弟放风筝,折断撕毁弟弟的蝴蝶风筝 5、回忆这个故事的时候,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结束这个故事的时候,作者的感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