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发展正视与思考.docVIP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发展正视与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发展正视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发展的正视与思考   [摘 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它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与实践融合的命运和前途。从其动态内涵出发可以看出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存在着需要正视的问题,即忽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系统性、不好协调普及内容与受众的接受程度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效果考量缺乏可操作性的衡量标准和指标体系。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这一系统工程来说,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才是真正归宿。面对现状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考虑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发展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艰巨性,并着力克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困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动态内涵;实践发展;系统工程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5-0027-02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要命题在党的十七大上一经提出即引起学界关注,众多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毫无疑问,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它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与实践融合的命运和前途。在现阶段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理论研究进行的如火如荼。相关理论成果确实也取得了很大收获,形成了理论争鸣的可喜局面。然而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这一系统工程来说,能否在实践中发展起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才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真正归宿。值得强调的是,既然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必然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给予正视与思考。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态内涵      “大众化”是新时代条件下由“大众”一词派生出来的蕴含时代背景意蕴的新兴词汇。“大众”,原指参加军旅或工役的多数人,后泛指人群。王士标?《池北偶谈》卷二十五:“??白鹤自顶中飞出,旋绕空际,久之始没,大众皆见。”从“大众”的语义中可以看出它反映的是大多数的人,数量上成一定规模,具有普遍性。在这个意义基础上,通过“化”这个动态性的字眼赋予了“大众化”更为生动鲜活的含义。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种观点能更确切地反映这种动态过程。即“要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解读:在时间上,大众化的‘化’代表了一个时间渐进的过程;在空间上,大众化是指群体范围的扩大,直至普通大众。””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这个观点虽然比较简单易懂,但仅反映了现阶段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活动的具体内容,缺少大众化动态过程的体现。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首先,大众化是一种过程与机制,具体是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活化、通俗化、普及化、层次多样化以及由初级起端的循序递进性。其次,大众化是一种结果,在这样的语境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以下三种状况:第一、获得社会大众的支持;第二、成为人们言行的指导思想、生活秩序运行的内在规则、人们建立意义系统之内在根据;第三、成为社会大众日常话语的一部分。””’这一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动态过程与静态状况的有机统一。      二、正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多环节综合运作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影响全局。“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性能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系统性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过程也具有系统整体性的特征。在这个动态的系统中,各个环节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宣传普及主体(简称“普及主体”)、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接受主体(简称“受众”)、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普及方式和媒介、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本身(即“普及内容”)。普及主体主要有党政各级领导干部、教师、新闻工作者等,受众主要是农民、工人、学生等人民群众,这里要注意的是,普及主体一般具有双重性,既是普及主体同时也是受众,因场合不同而加以区分。普及方式及媒介主要是通过网络、出版物、电视、广播等,另外还有现场讲授、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综合运用。普及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核心,普及内容的筛选与提炼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不仅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更为重要的是要适应受众群体层次的接受程度。各个环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系统运作的基石。   其次,能否适应受众的接受程度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系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