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中“离心”心理效应现状研究.docVIP

高校大学生中“离心”心理效应现状研究.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大学生中“离心”心理效应现状研究

高校大学生中“离心”心理效应的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2   摘要:文章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来阐述高校大学生中“离心”心理效应的现状。从人际关系、家庭经济、网络依赖、学校住宿安全等问题入手,来揭示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离心”现象的影响。并且从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交叉学科切入主题,全方位的研究大学生的教育和心理现象的同时,提出了缓解高校大学生“离心”心理效应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离心”心理效应 现状研究   一、什么是高校大学生中的“离心”心理效应及如何研究   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来看,“离心”心理效应指的是,在传统群体人际交往中,由于主体认知的偏差而形成的对群体抵触与排斥。离心心理的形成受学校管理、家庭培养等内因的影响,同时也受市场经济即社会大环境等外因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实行,其特有的经济规律、经济原则,如竞争原则、平等原则、价值规律及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等,必须要渗透到社会生活、学校管理等的各个领域,随着90后大学生的增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凸显出主体化、独立化、平等化的趋势,在以上“三化”的转型期中,往往造成一定程度的偏差,这种偏差就会使得作用于个体的向心力减弱或消失,从而在群体中某些个体产生脱离群体现象――即“离心”现象。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来看,从单方面研究学生思政工作的较多,比如:从人际交往、从心理健康、从社会环境等单方面来研究对学生的影响,而本文通过发现高校学生中存在“离心”心理效应入手,深究产生这种心理效应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比如:除了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外,还有家庭经济、网络依赖、学校住宿安全等问题,因此,本课题从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交叉学科切入主题,全方位的研究学生的教育和心理现象,并提出缓解高校大学生“离心”心理效应的几点思考,以利于完善和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能,为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更好的教育培养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观和价值观。   二、大学生“离心”心理效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离心”心理效应的影响   人的一生,其成长、发展、成功、幸福都与人际交往紧密相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处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之中,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学习和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与一个人的认知、个性有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交往中的自卑心理。(二)交往中的自负心理。(三)交往中的孤独心理。(四)交往中的嫉妒心理。(五)交往中的多疑心理。(六)交往中的逆反心理。   2.家庭经济对大学生“离心”心理效应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将大学生分为贫困学生与富裕学生这两个经济条件迥异的群体,这产生出给大学生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都带来明显消极影响的“裂痕效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也成了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大学生间的贫富差距也变得日益明显。加上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在校园中的日渐渗透,正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显然容易于不知不觉之间发生“心不能把握自己”的消极变化。久而久之,破坏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和谐,削弱其应有求学精神的同时也阻碍了大学生成材。   3.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离心”心理效应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这个群体思想活跃,有着鲜明的个性,渴望友谊、理解和支持,他们需要了解别人,需要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大学生心理的单纯性,常会使部分学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并表现出不同的人际交往障碍,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得不到满足,在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下,网络的开放性满足了大学生渴望交流的内心需求,为他们自身价值的满足提供了便利。在网络世界里,每一个网民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可与他人自由平等地交谈各种话题,还可以体会一呼百应的成就感。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压力。但是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没有足够牢固的精神屏障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其行为很易受到影响,网络中的垃圾文化的传播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使其价值取向多元化,从而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这使得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在网络面前有时缺乏足够的理智。   4.学校住宿安全对大学生“离心”心理效应的影响   大学生校外住宿是影响大学生住宿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它在社会群体心理学研究领域是一个“离群体”现象。一方面,他们脱离多数大学生集体住宿的群体生活,不受学校宿舍管理等各项住宿制度的约束,对于大学生校内住宿群体的秩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