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尊异质性研究述评.docVIP

高自尊异质性研究述评.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自尊异质性研究述评

高自尊的异质性研究述评   摘 要 自尊不只有高低之分,很多研究者分别从实证研究的结果矛盾性、对自尊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的理论思考等方面论述了高自尊异质性存在的可能性,并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高自尊的不同类型及其测量方法,如,不稳定的高自尊与稳定的高自尊、防御的高自尊与真诚的高自尊、相倚的高自尊与真正的高自尊、高外显低内隐自尊与高外显高内隐自尊、脆弱的高自尊与安全的高自尊等,其测量方法也因不同类型而不同。这些研究均说明高自尊存在异质性,需在未来的自尊研究中加以注意。   关键词 自尊,高自尊异质性,类型,测量方法。   分类号B848      1 前言      自尊研究是目前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也逐渐成为一种共识[1,2]。该观点及大量实证研究表明,高自尊者具有更好的心理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然而,尽管这些研究结果间具有高度一致性,却仍存在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和一些相互矛盾的结果,即相比低自尊者,高自尊者与高自尊者的表现更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他们之间也有质的差异。例如,有研究者提出,尽管高自尊者常常自我感觉良好,但有些人似乎也存在一些适应上的困难,比如,不善于看待自己的缺点和局限性,在人际关系中也常常面临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他人的需要或不足缺乏敏感[3];有些高自尊者更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和暴力行为而另一些高自尊者却不这样[4]。这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高自尊者的行为为什么是不一致的甚至截然相反的?高自尊是否存在多种类型?自尊水平的高低划分是否过于简单?等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自尊不仅有水平高低之分,高低自尊内部也有质的差异,高自尊者的表现尤为明显,从而激发了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浓厚兴趣。在国内,随着自尊研究的日益增多和自尊教育的越来越受重视,现实生活中也有人不断提出“自尊越高越好吗”这样的疑问,但这种质疑仅停留在感性层面,很少有人对此进行验证性研究,更缺乏理性关注。本文目的就在于对国外有关高自尊异质性的研究及其意义进行简要述评,以期为国内学界的自尊研究开启一???新的视域。      2 高自尊异质性假设的提出      所谓高自尊异质性(heterogeneity of high self-esteem)假设是指高自尊(high self-esteem, HSE)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多种类型,高自尊者的行为比低自尊者的行为要复杂得多[4]。尽管研究者没有对这一假设做出明确的界定和系统论述,但有关该假设的思想却散见于其研究之中。比如,Coopersmith早在1959年就曾描述过高自尊的一个子类:冲动、自信、夸口、攻击和防御的自尊[5]。1965年他在儿童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所谓的偏差自尊(discrepant SE),即有些人对威胁或者贬低性反馈很敏感,与低自尊者类似,但又以一种我们通常认为非低自尊的形式出现,如自我感觉良好,行动自信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者又陆续提出了假自尊(pseudo SE)、防御性自尊、不稳定高自尊、表面上的高自尊等概念[3,6]。但这时还没有人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说法进行系统思考并上升到高自尊的异质性这一理论高度,甚至学者们还把这些现象归为低自尊[3]。然而,自尊可能具有不同性质这一问题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从而使自尊(高自尊)的异质性在90年代后日益明朗化。   高自尊异质性假设的正式提出直接源于有关自尊与攻击关系的研究。关于自尊与攻击的关系存在两种相反的看法。传统观点认为,低自尊者更多攻击性和攻击行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高自尊者更易于实施攻击行为。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也有人发现自尊与攻击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4,7]。这种非常矛盾的结论促使研究者去寻找背后的原因,有两种假设逐渐受到普遍的认同:受威胁的自我中心主义(threatened egotism)和高自尊异质性[4]。根据前者,是高度有利的自我评价以及对自我的威胁二者的结合导致了个体朝向威胁源的攻击;根据后者,高自尊有不同的性质和多种类型,有些类型的高自尊者更具有攻击性而另一些类型的高自尊者并不如此。因此,这两种假设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许多学者也并没有对此明确区分。例如, Salmivalli (2001)和Baumeister等人(2003,1999)都是这两种假设的支持者。他们提出,攻击与高自尊有关,但只是某一类的高自尊者才易于攻击。这些人拥有一种“潜在的自我怀疑”(underlying self-doubts),因此其自我评价虽然很有利(favorable),但却建构得不好而且是浮夸的。这些体验到自我怀疑的人,害怕失去自尊,在遇到威胁其积极自我观的情景时很容易以攻击作出反应[8~10]。   此外,高自尊的异质性还来自研究者对自尊本身的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