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广告文化批判.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麦克卢汉广告文化批判

麦克卢汉的广告文化批判   麦克卢汉在40多年前关于电子媒介社会的许多预言,如“地球村”、“信息时代”、“多学科交叉”等等,今天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他提出的“内爆”“图像时代”等许多概念已被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演绎为重要的思想。尽管麦克卢汉的许多论述遭受了争议,但他那先知般的预言,不得不让人叹服。   麦克卢汉十分关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广告文化现象。20世纪50年代初,他的《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一书对大众媒介炮制的种种文化现象――即“社会神话或形态”――进行了批判性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集权本质,其中包括广告文化现象。该书也是对广告及其文化进行系统批判最早著作之一。60年代初,他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也设立了专门章节探讨电子信息时代的广告问题。70年代初,他为威尔森#8226;B#8226;凯的《潜意识诱惑:世故美国施行的广告媒介操纵》一书写了“媒体广告罪恶:导论”。[1]梳理麦克卢汉的广告文化批评,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他深邃的广告文化观,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他的媒介理论。      一、广告,工业人的“民俗”      麦克卢汉把广告视做工业社会的一种民俗,而生活在其中的工业人则沉醉在广告神话编织的梦幻之中,成为一种集体意识。   通常意义上的民俗概念,是指某个民族的民间习俗、口头文艺和物质形态等传统。按照布鲁范德观点,民俗是民间的、口头的、人际传承的文化,它不是通过书籍、影视、学校、教会、学术机构和商业机构等正统的方式传承的。[2]从民俗与特定的社会形态、民俗与特定的群体意识和行为模式、民俗与特定的物质形态之间的联系性看,“工业人的民俗”这一命题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的文化特质。通常意义的民俗是民众创造并为民众所享用,而工业人的民俗则往往是工业社会中各种机构的精英们打造,并通过大众媒介传播而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意识的。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地灌输甚至强加给民众的民俗。“这个时代的许多民俗多半来自于实验室、演播室和广告公司。”[3]   广告产业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也是工业社会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革命引发的大机器生产解构了传统农业社会,大量的劳动力脱离的先辈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聚集到工厂和机器周围。随着都市的集聚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都市成为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中心,都市的人们率先成为“工业人”,体验着一种与祖辈们迥异的生存方式。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地从流水线上下来,工业、广告业和全国性媒介三者为了各自的利益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互惠互利、互依互存的联合体。共同推进工业社会的发展,从工业人身上获取利益。机器工业为工业人制造产品,广告和大众媒介为工业人编织民俗,工业人不仅要成为合格的生产者,更应该成为符合工业社会需要的消费者。   中世纪宗教社会中,广告显然是人类通往天国路上的撒旦,因为它有悖于上帝训导的节俭和禁欲主张。现代工业社会来临之后,这个社会的主宰已不是上帝,而是机器了,其宗旨已不是救赎,而是利润。“现在,传播福音的热情集中在销售和分配,而不是布道上”。[4]广告就是工业社会的传播“福音”的机构,只要有活人存在的地方,就有广告传播的“福音”,向人们灌输机器提供的各种神话和欢娱。麦克卢汉引用《财富》杂志关于广告传播态势的描述:“美国公民从早到晚都处在被包围的状态中。他看到、听到、尝到、摸到、嗅到的一切几乎都是企图向他兜售的东西。……为了打破他那层防护的外壳,广告商锲而不舍地震撼、揶揄、逗弄、刺激他,搞得他筋疲力尽,他们用水滴石穿的办法不断地向他渗透,甚至用水牢一样的花招不断地折磨他。……惟一的和平绿洲……就是那垂危病人的黑暗的病房,只有那里才是广告商不屑光顾的地方。”[4]其实广告代理商还不至于这么人道,他们的“福音”甚至连死人也不会遗漏,当他们向死人兜售钢铁墓穴的时候,“死亡就进入了消费世界基本态度的轨道,死亡的意义被消解,融入与其无关的思想情感和技术的模式里去”。[4]广告这种工业社会的、现世的民俗,远远胜过宗教对人的“关心”。令人惊讶的是,工业社会的大众不仅习惯了广告,而且将它融入了集体无意识。与民俗、宗教一样,工业人的民俗也是一种教化,广告在传播机器神话、福音的同时,悄悄地给消费大众穿上麦克卢汉所警示的“机器紧身衣”:“透过广告和娱乐,我们能够洞见自己正在构建的图腾形象,构建图腾形象的过程就是穿上机器紧身衣的过程”。[4]只有大众穿上了机器紧身衣,他们才会按照工业社会的机器逻辑去思想和行动,机器才可能带来滚滚的剩余价值。   “机构是观念的具体体现”,[5]广告就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价值观的体现。米切尔#8226;舒德森指出:“我们今天生活在,今后还将生活在被称为‘促销的’文化中。美国一直来是一个推销员的国度,‘铮亮的皮鞋和微笑’这曾经是威利#8226;罗曼的生财之道,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