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现代化之辩.docVIP

中国经济现代化之辩.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现代化之辩

中国经济的现代化之辩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根据世界银行的排名,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以30100亿美元位列世界第四。中国GDP增长率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在30年中有23年超过8%,2003年至2007年更是连续5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人均GDP按照汇率折算从1978年的130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460美元,年均增速达8.5%。从世界经济史看,二战后的日本经过1956年到1973年的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实现了经济现代化。然而,中国经过了30年持久、高速的发展却并没有步入经济现代化国家行列,个中原因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反省。      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国际比较      从国际上通行的指标来看,中国经济的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以人均国民收入为例,2002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首次突破1000美元,但只是日本的1/30。2006年突破2000美元,但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强,仅达美国的1/22,日本的1/19。2007年中国人均GDP达到2460美元,世界排名104,与位于第9的美国(45594美元)、第22的日本(34023美元)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位次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正逐渐扩大。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2007年的0.48,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在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98位,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仅低于27个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以及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两个亚洲国家。   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原动力。因此,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载体等指标能突出反映出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差距。表现为:   经济制度方面,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现代化本质上是以土地为轴心的小生产经济向以市场为轴心的大生产经济的变迁过程。所谓市场化,即在开放的市场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手段,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化一般可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非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城市单位就业人数的比重来衡量,且市场化程度与前者呈反比,与后者成正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走向市场化,财政支出在GDP中的占比由1978年的30.8%降低到2006年的19.2%,而2006年非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城市单位就业人数的比重已达77.3%。但是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2005年中国的政府消费支出占GDP的13.93%,高于新加坡等国家,市场化水平相对较低。   经济结构方面,工业化程度不高。工业化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第二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或者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2006年,中国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8.9%、25.2%,比1990年的41.3%、21.4%有较大提高。但与其他国家相比,用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占比来定义工业化率,2006年中国25.2%的工业化率要低于德国(30.8%)、日本(28.4%)等国家。   经济载体方面,城市化程度不高。城市是经济现代化得以实现的载体。城市化是指人类经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由1978年的1.72亿增加到2007年的5.94亿,相应的城市化率由17.92%提高到44.9%。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偏低。2005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0.4%,既低于全球48.8%的平均水平,也远远不及美国(80.8%)、日本(65.8%)。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三大瓶颈      通过国际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在经过高速增长后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三方面的发展水平却未达到经济现代化的要求,从而制约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对这一矛盾的分析可从制约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瓶颈入手。   市场化的行政瓶颈。政府与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关系问题也是一个历史性和世界性的命题。哈耶克认为,有些政府行为对于增进市场经济可能是必要的、有益的,但对于与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相冲突的政府行为,则必须加以排除。否则,市场经济将无从运行。世界银行通过对1951年至1991年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提出“政府应为市场之友”的发展战略,即市场有自己的纪律和规则,政府应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对市场的主要职责是提供合理的政策环境和必要的法规,加强产权和市场纪律。   当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却始终是制约市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